![]()
|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作 者:王 伟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枧底镇学校,江西 广丰 334600)
大
中
小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传统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学术味,过分强调统一、规范的操作,相对来说较为抽象、枯燥乏味,使学生不能充分体验实验的趣味性,难以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化学课程设置的趣味实验,还要创造性的引入趣味实验。如教材中“燃烧条件的探索”、“灭火的原理”、“粉尘爆炸”、 “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等实验。又如,将氨气遇酚酞变色可设计成“铁树开花”实验;利用瓶装汽水中的CO2做性质实验等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类实验的特殊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并转化为学习化学的动力。
二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布鲁纳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几乎归结为定义,则它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无不包含多个基本操作,如“中和反应”实验,就容纳了滴管使用、液体取用、试管振荡等多项基本操作。如果不熟练这个实验所涉及的基本操作,那么将无法顺利而准确地完成这个实验。首先,做好基本操作示范。初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大致有: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托盘天平、滴管、试管夹的使用;溶解、过滤、蒸发;气密性检查;装置安装与拆卸;仪器连接与洗涤等。班杜拉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行为的表象,即使自己未直接受到强化,未能直接实际练习,也能作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所以,演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并受到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教育。因此,教师课前要作好周密的准备,心中有数,谨小慎微,示范时做到一丝不苟。其次,抓住实验操作要领,提高学生记忆效率。教材上呈现的基本操作内容有的太长,学生记忆感到困难,针对这些基本操作,应补充一些言简意赅而又不失科学性的语言,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掌握。如取用多量液体的“倾注法”:“瓶塞倒放口对口,缓缓倒入签向手,轻刮残液塞紧塞,放回原处签朝外”;托盘天平的使用:调节螺丝达平衡,左物右码要记清。取码要用镊子夹,先大后小手不拿。称时要垫称量纸,腐蚀易潮器皿里。右量加游等左量,称量完毕要复原”;给试管里固体加热:试管外壁要擦干,不能马虎记心间。管夹夹在中上部,缓慢上移要记住。试管口略向下斜,预防在先防破裂”等等。这样能提高记忆效果,加强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规范引领作用。
三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如在新课标中的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继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机会。
总之,化学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