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初中班主任教学中的德育工作重要性

浅谈初中班主任教学中的德育工作重要性

作 者:高 洁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立新中学,山东 261500)

 一、班主任作为一线的德育骨干,必须注意加强德育氛围,坚持先做人后成才的理念,必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即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狠抓常规制度,把日常工作作为创新德育工作的基础。具体地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新守则》、《新规范》的具体内容,并一丝不苟的按照其中的内容要求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关于这一点,讲的容易做的难,班主任要对学生做十分细致的思想工作,想方设法为学生构建学习“新守则、新规范”的实践平台。如利用主题班会,主题团会,演讲比赛,读书活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运动会、到敬老院去帮老人打扫清洁等形式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敬老爱幼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养成良好习惯、增强集体感、荣誉感、爱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逐步让学生走上思想、学习、品德的良性轨道上来。

二、 面对现实,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应采用各种形式,团结多方力量,利用社会大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加大对学生的法纪教育力度;聘请劳模或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给学生上课,加强学生的正义感和劳动光荣感;加强家校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请家长对学校的德育措施提意见,出主意,让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以提高德育效益;和社区或村委保持正常的联系,向社区或村委领导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吸收到健康的空气和没有污染的精神食粮。
三、 新课程的推行,给德育工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新课程十分注重构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主张德育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这块主阵地,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进一步淡化课程的知识传递功能,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生活、教材内容、教育方法是班主任从事德育教育的三个板块。老师应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生活,通过演讲、影评、参观、访谈、文艺会演、校园活动等形式,把学生置身于德育活动的具体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德育自主性;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每个教师都应用探究、商量、讨论、甚至辩论的方法来代替强制性的德育灌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思想,然后再经过学生的内化、实践,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应以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为主线,寓教于乐,注重活动的生活性、人文性,和全体学生的参与性。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打造知名品牌在教育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师生共同发展的文化场所,对于提高德育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中的隐形教育工程。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学校建筑物和活动场地的文化内涵,想方设法在校园网、校广播室、校宣传橱窗、黑板报等设施上,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的切入点,配合学校形成“一草一木会说话,一砖一石皆育人”的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