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地域文化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 者:郭友明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丰华中学,广东 528300)
大
中
小
摘 要:学生的写作兴趣与他们所具备的资源素材和对素材的熟悉程度是密切相关,走近地域文化,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领悟地域文化,加深素材理解,能拓展写作素材领域;深入地域文化,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学生要深深地扎入地方丰饶的文化泥土中,从中吸收有用的文化养分,能进行独特性创作,从而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地域文化;作文教学;课程资源
初中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活动,本应该是灵活多变,而且是充满灵性的。但是受中考应试压力的影响,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免带上了功利化因素。而在教学目的均以如何提高分数为前提,致使教学模式相对固化,严重的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致使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很难达到要求。
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基本理念,提出了教学中要“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其中关于学生“写作”要求就提到:“要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且“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要求学生在平时观察基础上,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自己去发现和感悟。这也要求教师的作文教学任务要把生活与作文两者充分结合起来。“欲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泉源”,学生要获得丰富的资源素材和实际事物的感受,其作文教学就要深深地扎入地方丰饶的文化泥土中,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里,从中吸收文化养分,并加以独特性的创作。只有使培育作文的土壤更加肥沃,作文之花才能开得鲜艳。那么,地域文化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哪些作用呢?
一、走近地域文化,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改变课堂模式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作文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局限,写作技能也日渐趋同,最终导致了学生写作兴趣被逐步削弱。地域文化包含了一方水土具象的、真实的物质要素,资源非常丰富,有极具地方传统的人情风俗,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名人故居,还有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等等。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地域文化进行探究,将封闭的教室空间延伸到广阔室外具体情境中,利用地域文化引导学生去认识真实的世界,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定会随着眼界的开阔而有所提升。
在地域文化情境作文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固有知识和地域文化素材三者缺一不可,如果能将三者进行很好的结合,一定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做一定准备,地域文化选择上,要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兴趣进行甄选,充分的做好课前的情境指导,通过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录像、图片,文字等地方文化资料展示给学生,并提出课前的问题思考。进行户外情境欣赏时,老师要结合教材和资料,进行一定引导讲解,以便学生能很好的去理解认知。在完成进户外情境观察后,回到课堂再次展开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生最初的认识加以指导修改,通过影像资料实现情境再现,强化学生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感受。在教学形式上,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死板僵化模式,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每次的地域文化探究都聚焦训练一个写作技法,提高情境作文训练的针对性。因此,地域文化资源运用在情境作文课堂中,改变了课堂模式,也聚焦于实际性文化氛围的感受,可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领悟地域文化,加深素材理解,能拓展写作素材领域
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资源,而且资源非常丰富,比如佛山地域文化就有赛龙舟、喝灯酒、咏春拳、佛山陶瓷、佛山祖庙、顺德美食等等。地域文化按照大的分类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各种传统技艺等。而在具体的景物中,自然景观方面,大山中的每一株花草,每一颗树木;人文景观方面,村野阡陌上的每一座小桥,每一座河埠,每一座祠堂;民间工艺方面:如各式美术陶瓷、剪纸等传统技艺;诗词歌赋方面:如粤剧、秋色会、醒狮表演等地方特色艺术,都可以成为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丰富地域文化资源。这些优秀的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周围,渗透到我们的血液当中,如果学生内心深处的地方文化基因被挖掘出来,将改掉以往拿起笔却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而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离不开学生平时的自觉搜集。除了实地取材外,学生可以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工具,将搜集到的有关地方文化信息,按一定的体例分门别类,做好整理的工作,建立厚实的作文素材库。在建立作文素材库后,还要对每个类别进行研习,加深理解才能在以后的写作中更好的运用。
在地域文化资源运用于情境作文教学后,学生使用这些文化素材的频率更高,在多次的习作中,素材与题目的切合度会越来越高,选择适合自己的素材进行写作,因此作文成绩也会获得逐步提升。此外,通过收集学习,学生懂得素材来源于生活,他们更加懂得去关注、了解和传承地域文化。
三、深入地域文化,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感知,并进行有效表达是情境作文教学的理念,作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实效性,即学生写作语言的流畅和内容充实,就是要具备有生动的过程叙述和富含深刻的个人感悟。地域文化资源的引入,对情境作文教学有以下几个好处。首先,地域文化资源在情境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其实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根据教学需要,老师在布置的探究任务时,指引学生进入到一个具体的,甚至是未知的情境中进行充分感受,让自己过去的认知和客观环境充分融合,使他们获得能够用于叙述的内容更加的丰富。比如老师带领学生参加佛山赛龙舟活动,让学生尽量去感受现场紧张的氛围,叙述的角度可以从观众高涨的热情出发,也可以从参赛者奋发的姿态去描写,甚至是凝固的空气也是一个很好的落笔点。其次,地域文化资源教学,凭借其资源存在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有效启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因素,调动他们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灵敏的感官,去体悟和感受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地域文化资源“真、美、情、思”的特点能给学生带来审美愉悦,打开一个宽阔的思维空间,有效地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提高情境作文在内容方面的实效性。
学生作文达到语言流畅需要一定的写作技法,并且需要经过多次训练才能掌握。每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各自都有自己其独特形式,需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描写手法来表现。在作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技法进行写作,语言风格相关的文化资源相匹配,并经过反复训练,逐渐建构学生语言风格和提高其文字组织能力,从而提高情境作文在语言方面的实效性。
最后,我国各地拥有非常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如果教师能从身边这些最容易获取的教学资源出发,给广大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不失为解决目前作文教学存在弊端的方法。地域文化进行教学,不仅符合情境作文的基本理念和课程体系要求,更能提高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改变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通过写作素材的收集,具备了丰富写作知识内容,写作选择的素材与题目的切合度会越来越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感知,使他们获得能够用于叙述的内容丰富度,体悟和感受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能够提高情境作文在内容方面的实效性。因此,地域文化资源对作文教学的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澜.广州地域文化题材作文教学探讨[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07).
[2]刘家豪. 地域文化资源在初中情境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3] 钟源昌.浅析情境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语文,2016(24).
[4] 袁其伟.利用“地域文化”构建活动作文材料[J].作文教学研究,2005(02).
[5] 王芳.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植入情境教学模式[J].新课程(下),201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