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立德树人理念下德育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立德树人理念下德育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作 者:尹洪军1 郜淑芬2 (1.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黑龙江 156200 2.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五小学,黑龙江 156200)

 摘   要:所谓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具有高文化的人才,更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的根本任务便是立德树人,尤其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此,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就不光是在班会课上的内容,更是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在中职阶段的教育中,教师尤其要加强引导,提高德育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职德育;渗透
前言
在新时代、新时期的背景下,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传达,更要引导学生注意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建立。对于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由于其背景较为复杂,组成的情况也呈现出素质参差不齐的状态,有些学生不了解法律知识,也未养成正面的价值观、道德观,甚至有的学生法律观念淡薄、是非不分。对此,作为中职教师紧抓“立德树人”的工作必须开展起来。本文就围绕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德育教育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展开讨论,为各位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一、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
在中职院校中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加以改变和更新,树立起真正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将德育工作开展的中心固定在学生自身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在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当前热点问题等找出教育的素材,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教师也要对当前较为流行的、优秀的教学理念加以学习和探索,将传统课堂中的德育教学观念加以改变,不再以自己为中心对学生开展满堂灌,更不能继续以自我为主的德育教学模式,一味地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实际上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主体作用的运用与发挥,结合精心、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并建立起良好、向上的生活观念、道德理念等。其中,教学方法就包括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也正是在新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启发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探究,并逐步提升学习的兴趣。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其中,增强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教师建设,做到以身示范
中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毕业之后就会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而且在中职院校中一个主力专业便是学前教育。面对这群学生承担的社会责任,教师需要了解到学生的品质和道德,会直接影响毕业后接触到的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对此,作为中职教师,就要对这些专业的学生加以引导,进一步提高专业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此,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真正地起到为人师表、模范带头的作用,也充分发挥“教师”岗位对相关专业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如何更好地引领下一代,也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职业道德理念等。
比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德育教学,教师就要在德育中加以引导,让学生形成耐心的性格,并喜欢幼儿。对此,教师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的人,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关爱。
三、融入丰富资源,加强德育效果
要引导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还需要四方面的心理因素,知情意行的统一作用。在此,教师要意识到“知”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基础,对此,教师就需要明白,我们开展德育教学的同时,就要进一步加入丰富的资源,进而增强德育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对教材中可借鉴的德育知识进行挖掘,让学生能够在愉快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德育教育;还可以结合当前的时代潮流,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并辅以一定的知识,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将德育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进行《哲学·生活·职业》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让学生在感动中塑造自身的价值观念。
四、完善评价制度,科学评价学生
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斯塔夫比尔姆曾经就“评价”表示,评价的意义是为了进步。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很看重教师的评价,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参与活动的完成度,以及在日常测验中的表现情况等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开展的德育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考评就需要多加思考、惊喜设计了。在此,教师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测试成绩和实践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还有启发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任课教师的评价、班主任教师的评价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使得对学生的评价能够动态、多维,也帮助德育教师更清晰地了解一位学生,并反馈以真实、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激励与引导,进而更自信地投入到日后的学习中。
比如,教师就可以安排一次社会调查活动,作为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期末考核,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调查报告,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现场答辩的形式表达出学生针对调研结果的思考。最后,教师再对学生在实践调查中的表现进行打分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德育教育因其自身的特性而更显突出。中职院校学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展开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此,就更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面对新的需要进行新的尝试,结合学生不同的问题“对症下药”,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思想,提升教育素质,将德育工作中融入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展开正面、科学的评价。此外,还要多方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真正的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张英慧.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14):178-179.
[2]梁伟胜.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4):168-169.
[3]何仙玉.立德树人德育为首 ——论加强中职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J].考试周刊,2017,(A2):89. 
[4]农振官.立德树人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体现[J].神州,2018,(3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