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课堂阅读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或自己的阅读兴趣点、思考点,在文本上圈点批注。应该说这是和文本对话,进行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从新课改理念看,《语文课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而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进入自己独立的阅读世界,自主学习。
然而目前大部分课堂“圈点批注”的阅读实效性不强,拿起学生批注的书,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大段大段地画线,囫囵吞枣似的写一两个词;只画一两句话,一两个词,写一句简单的、不痛不痒的理解,直接影响阅读的质量。
探究其中的原因,我发现有以下方面:或时间不充裕,匆匆走过场;或不提具体要求,漫无边际;或老师当“巡查官”,只监督,不帮助,不指导,走马观花;或有布置,不检查,几个学生发个言,抛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大部分学生劳而无功,学生的阅读理解没有展示的机会,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效批注,提高其阅读能力?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生主体地位是有效批注的前提
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愉悦,从对具体学习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探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逐步培养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是绝不能离开教师的具体指导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生活阅历有时难以保证他们顺利畅通的阅读,这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他们阅读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把有批注有效的开展下去。
二、操作到位,把教学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是有效批注的关键
如何指导学生在独立阅读中有效圈点批注,帮助他们深入学习、思考?我想老师一定要指导到位,否则徒有环节,而难落实,在实践中我从如下三方面作了尝试,效果比较好。
1、提出具体要求。圈点批注要有明确、简约、具体的要求。这种要求实际是围绕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的。因此它必须明确,它包括知识点、能力训练点落实的方法,包含操作的具体过程,学习方式,甚至包含所需时间,以保证在40分钟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当然要求要适度,简约化。同时要求还要具体,让学生圈点批注有依托,易于操作。然而也要注意这种具体不能限制太死,要注意内容选择上的开放与多角度思维的发散。这就保证了人人能参与,会参与,有参与结果,而在内容、方式上又丰富多彩,呈现不一。
2、有目的地关注个别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易造成一刀切,造成“集团军”式的统一化训练,老师不能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也不能象征性地在学生周围溜达、巡视,而要全身心地、高度紧张地关注学生。这种关注有明确的目的,一是了解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具体的关注对象,走到他身边,了解他的批注情况;二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这类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并针对他的批注情况给予指点与辅导。通过巡视我发现的这个情况在及时调整后即是能力稍弱的学生得到了指导,又让有能力的学生再次得到了结果的验证。
3、了解学生整体的批注情况,注意捕捉典型的富有代表性或个性化的批注意见。学生阅读理解虽然是在统一的要求下,然而这些要求同时具有开放性,学生的理解自然也不可能整齐划一,而这恰恰是课堂教学资源。因此要真正尊重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请学生发言,教师必须在学生独立批注时敏捷地了解信息,整合信息,并及时发现自己事先没有想到的地方,捕捉课堂上生发的资源,迅速思考对策,采取合适的方法,为课堂资源的有效利用赢得时间。
三、小组交流,把教学成果的最大化是有效批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独立阅读,圈点批注后,如果不给予学生交流的平台,不给予相应的评价,就不能将其价值最大化,学生就缺乏批注的动力,而这种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学习方式就容易萎缩。何况语言的学习,认识的提升需要相互的沟通和评价,这是一种互助,以实现彼此心理的满足,求知的满足。同时通过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想法,使阅读理解走向深入,获得精神上的更大满足,从而最大程度上体现自我阅读,圈点批注的价值。
学生进行完独立的批注后,他有陈述的需要,想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别人的认可,或通过别人的态度,验证自己的正误;他有倾听的需要,想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和自己有什么异同。为了满足所有学生这样的愿望,也为了同学之间的互助,有必要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展示。小组的交流使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倾听别人意见,人人参与意见的补充或评价,筛选有价值的或特别的意见,补充自己的批注内容。因此即使在全班交流中,有些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但在这样的小范围里,他也得到了语言与思维的锻炼,得到了来自同学的评价和心理的满足,觉得这节课对他自己而言是有意义的,而不仅仅是观众与听众,激不起任何情感的涟漪。小组的交流后是全班的意见沟通,这时有必要让发言的学生展示他的批注,可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让他依据批注进行发言,老师与同学根据他的批注和发言,给予相应评价。
小学高年级“圈点批注”的阅读方式日渐成为课堂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充分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还将继续思考、探究、试验,为学生的发展倾注毕生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