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创新教育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 者:韩晓楠1 赵希彦2 (1.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2.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310000)

 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全面实行,各个学科都面临着教学改革和创新,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和具体化,加强创新教育可以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巨大帮助。本文主要针对创新教育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教育;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在我国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创新作为推动医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急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医疗能力的专业化人才。医学高校作为为我国医疗行业输送人才的前沿阵地,在开展专业教学中加强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创新发展。因此,相关教育同仁需要给予创新教育以高度重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
一、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意义
(一)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础保证
当前,随着我国文化、经济和政治的深入改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往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进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为我国医疗事业输送现代化人才。
(二)是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随着行业对人才要求的转变,医学教育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推动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是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保障,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主动进行医学科研,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下,医疗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
观念的转变和理念的更新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以往固化的教育理念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形成了制约,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相关教育同仁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首先,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教师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转变以往的陈旧学习观念,从思想层面主动创新;其次,教师在落实创新教育中,要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以生本理念为核心,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并且将其作为专业育人的重要目标;最后,将创新作为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以往的关注知识发展转变为重视能力提升,促使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其肩负着为我国医疗事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意识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因此,想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高校需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奠定人才基础。首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教学能力、深远的专业视野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施设备开展教学,高校要注重引导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吸取行业前沿知识,了解当前先进的医学手段、医疗器械以及药品技术等,将行业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其次,一些医学教师,尤其是非临床教学系列的年轻教师,基本都在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自身临床经验匮乏,在教学中缺少更新专业知识的机会和空间,高校要给予非临床系列的教师以更多的专业实践的机会,在丰富自身医疗经验的同时,还能够了解行业最新成果和医疗科技,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最后,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专业教学研讨,积极讨论和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
(三)开设实践课程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高校要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并且将其作为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首先,教师要定期带领学生深入到一线医疗岗位中,促使学生早期了解和适应科研环境和医疗环境,深入感受医学科研工作和临床工作。其次,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理论学习中,课堂必然存在知识死角,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和阻碍,加强实践教学可以为学生开展创新探究和独立思考提供时间和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参与科研活动和临床活动,或者邀请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为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提供平台。最后,高校在开展实践课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组建互助小组,针对医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小组分析和探究,锻炼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改进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灌输式以及填鸭式为主,课堂成为了知识传授的阵地,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在这种固化模式下,不仅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同时还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落实创新教育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模式。首先,要将以往的传授式教学转变为创造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主动求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加强交流互动,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下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入启发式教学法,给予学生以思维的启发和点拨,促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引入案例教学,将实际临床病例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专题讨论促使学生在医疗实践中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获得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并且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互补。例如在学生搭建信息讨论平台,便于学生在平台中进行医学知识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形成创新意识。
三、结语:
在我国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行业对医疗的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高校在开展医学人才培养中,要积极运用创新教育,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医疗事业输送更多的现代化、专业性、创新型医疗人才,为医疗事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叶颖,王红,李翔忠.“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生创新能力调查与分析[J].重庆医学,2019,48(24):4303-4305. 
[2]范芳,李长福,朱欣婷,束波.依托“大创项目”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12):999-1001. 
[3]刘晓如,林默君.基础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4):38-41. 
[4]张平,付微,陈瑀,刘飞.加强教学型医学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2):171-172. 
[5]刘双萍,曲立文,王科斯,张庆镐.以科研训练为手段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92):28-30. 
[6]刘超,蒲丽娟,王忠利,王顺,肖建英.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9,42(05):518-519. 
作者简介
韩晓楠(1990年7月——),硕士研究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方向,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赵希彦;硕士;199004;专业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