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元主体在公共危机中的有效参与 ——以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为例
作 者:兰萌萌
(武警警官学院部队管理系,四川 成都 610213)
大
中
小
摘 要:公共危机的高度不确定性、复杂性、危害性,使得有限政府在预防和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表现出能力不足、应对不力,所以成功处置危机的关键是广泛引入非政府部门的力量,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公共危机的效果。本文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案例,探讨多元主体在应对公共危机过程中的有效参与。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并行,社会矛盾和社会不和谐问题多发,环境污染、技术风险、安全事故、失业下岗、劳资纠纷、恐怖袭击、传染病等多种因素都可能诱发公共危机事件。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共危机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因此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就要求应对主体具有高效的反应能力。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分工协作、责任共担,可以大大提升处置公共危机的效率,迅速、全面、高质量地化解危机。
2020年开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汉蔓延至全国,向国家和人民发起挑战。这次来势汹汹的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疫情中城市封闭,民众活动范围受限,公司企业停止正常运转,经济社会发展停滞。面对严重的疫情,多元主体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阻击战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是公共权力的代表机构,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拥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是社会公共服务、公务事务的提供者和管理者,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部门必然是应对公共危机的核心主体。
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以最短的时间全面协调、组织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集合社会医疗资源,全力支持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医疗救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赶赴武汉市,对疫情进行检测、分析和研判,指导做好疫情处置工作。在疫情影响之下,就业是稳民生、保企业的根本,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返岗就业、减税降费的政策,疏解了中小微企业困难,支持了复工复产和稳定扩大就业。例如,苏州出台“惠企十条”;北京推出16条措施促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圳出台16条措施减租减税减电费;浙江湖州和嘉兴等地通过专列专车“点对点”接工人复工、组织包机接员工返岗;海南三亚对省外返回复工的一线建筑工人给予1000元补贴……
二、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的,沟通政府与公民的重要桥梁,承担着资源动员、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政策倡导等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具有非政府性、公益性、志愿性的本质特征。近些年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凭借其社会信誉和资源动员优势,在募集公益资金、运输救援物资、 提供专业救助、维护稳定秩序、提供照顾关怀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公共危机管理提供重要的人、财、物等保障性资源。尤其是受灾地区的非政府组织,他们往往更了解和熟悉受灾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减少灾情所造成的损失。实践表明,无论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救助阶段,还是在前期的危机预警阶段、监控阶段,非政府组织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事件中,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组织动员所联系群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城乡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纷纷捐款捐物、献出爱心。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加强捐赠资金和物资的调配和拨付,将捐赠款物重点投向湖北省和武汉市等疫情严重地区。
三、企业
企业(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与非政府组织一样,也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公共危机事件就是由于企业自身原因而导致灾害的发生,其发生地也属于企业的经营范围之内。因此,企业可以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采取应急管理机制,在组织开展抢险救灾的同时,迅速与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灾情及发展态势,配合政府积极救援,争取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另外,由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严重危害性和破坏性可能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及方面。因此,在抢险救灾的过程中,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无法应对紧急的公共危机事件,这就需要调用企业的资金、物资、技术设备、人员等相关资源,支持帮助政府的危机管理活动。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事件中,国内各家企业纷纷捐款捐物并结合各自所长积极参与到这场抗疫行动中,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助力。中石化原本是最上游聚丙烯原料的生产者,为保障价格稳定和下游产品供应,他们全面介入熔喷料、熔喷布和口罩生产。格力电器、比亚迪、富士康等多家企业通过科研攻关、转产扩产等,加急生产口罩生产设备、护目镜、温度计等防疫产品,帮助国家解决防疫物资紧缺的严峻情况。
四、社会公众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社会公众的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政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服务宗旨,因此必须建立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合作机制,积极吸纳、引导公众的救援力量。此外,社会公众是公共危机事件直接威胁的对象,是灾害的直接受体。因此,在发生公共危机事件时,社会公众会自发地参与到危机的救援中。同时,社会公众在参与公共危机应对处理的过程中还可以起到监督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救援行动的作用。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事件中,社会公众积极配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取消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和各种聚会,克服困难就地隔离,外出自觉佩戴口罩、测量体温、保持社交距离;社区工作者、广大基层干部、党员、志愿者,不辞辛苦、日夜值守,奋战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中,监测疫情、测量体温、排查人员、站岗值守、宣传政策、防疫消杀,认真细致,尽职尽责,守好疫情防控“第一关口”;快递小哥、环卫工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新闻工作者等各行各业工作者不惧风雨、敬业坚守,在城市乡村奔波,给人们送来温暖。参考文献
[1] 俞可平.公民参与的几个理论问题,学习时报,2006,12.
[2] 陈家刚.基层治理:转型发展的逻辑与路径,学习与探索,2015,2.
[3 ] 邢宇宙.协同治理视角下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灾害救援的实现机制.行政管理改革,2017(8):59-63.
[4]张朋辉.中国展现了惊人的集体行动力与合作精神,人民日报,2020,2.
作者简介
姓名:兰萌萌,性别: 女 ,民族:汉 ,籍贯:河南省郑州市,出生年月: 1992年9月 ,专业: 公共管理 ,方向:军队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