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处理情绪失控学生的案例分析

如何处理情绪失控学生的案例分析

作 者:陈旭乔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吉祥小学 518100)

 在学校教育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学生”,使得教师面对这一系列棘手问题时不知所措。如何与这些特殊学生相处,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关心与帮助他们,成为了这一问题的重中之重。

魏书生曾经说过:“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人的胸怀比天空更广阔。”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信奉的是: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而这些特殊学生就像那一幅幅意境深远而飘渺的水墨画,只有细琢才能领会这画卷的深意。
一、 案例描述
在刚刚接受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时,面对一群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孩子,他们的天真无邪让人感动,同时,他们的年幼、好动和懵懂,也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在这个班上,小阳同学尤其让我在接班的初期无所适从。
小阳7岁,开学第一天,是前几名来班上报到的学生,并且非常有礼貌地和老师问好,之后一路上还主动和老师聊天,夸夸老师的样貌、衣服,就如俗话说的,是个说话很甜的男孩子。
开学一周后,小阳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各个科任老师反映,上课开小差,玩小东西,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老师提醒几次无效后,批评,无法接受,便会在地上打滚,尖叫,推、踢桌椅,更有甚者,冲出教室,科任老师第一次碰见如此情形,都愣住了,然后迅速追在其后,或者满校园寻找他。开学仅仅一周,各科都有类似情况。身为班主任的我,也在日常管理中发现,这个孩子由于情绪比较易怒,失控,所以同学也渐渐害怕他,他对同学也有些暴躁,容易动手。
二、 案例分析
通过自己的观察,这个孩子的现状主要如下:
1. 受不得批评,只能听赞扬的话
2. 一旦情绪上来,也就是孩子口中的脾气比较大,需要一段时间发泄、冷静,再回复到常态。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紧握拳头,跺脚,推周围的物品,或者在地上打滚,哭闹,尖叫。
3. 脾气发完过后,恢复平静,能承认错误,并觉得没有必要发如此大的脾气,承诺以后会改正,请老师监督。
4. 美好的承诺,看似懂事的话语后,遇到如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点到他,同学结对找朋友玩没有找他,做错事情被老师批评时,情绪依然如此反复。
5. 虽然上课时而专心,时而走神,但学习成绩一直良好,英语口语非常好。特别喜爱绘画,也有一定天赋。
三、 具体措施
(一)家校沟通,了解情况,共同努力
当孩子在开学第一周,发生第一次情绪失控的事件后,作为班主任的老师需积极联系家长,反映说明孩子的这一情况,一是及时让家长清楚孩子的在校表现,知悉事态的严重性,二是了解孩子的脾性由来。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便存在这样的问题,家长也觉得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孩子的母亲表明,孩子从小在家的教育都是受到的赞扬较多,除了妈妈能对其稍微严厉些,其他家人较溺爱。
(二)赞扬与批评教育相结合,严格要求,加强挫折教育
孩子希望绘画,懂礼貌,当孩子完成老师给予的任务,对人礼貌时,老师给予表扬,并对他说,老师希望你能保持,一起做约定。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第一次提醒,第二次、第三次,秉着对大家要求一致的原则,该批评就批评,清楚让孩子知道,规则,在他身上也是一样执行的,没有例外。如果孩子因而发脾气,老师就在旁边,或者假装继续上课,任其发泄一段时间后,自己回复平静。
(三)营造良好的互助班级氛围,鼓励孩子们相互多体谅
利用班会,思品课,教育班上的孩子,要互助友爱。展示小阳平时和大家相处的美好时光,告诉孩子们人人都有控制不住的事情,提示小阳的脾气大,改过来需要时间,让我们一起努力,彼此多体谅。
(四)与科任老师,学校领导相互配合
和各科任老师沟通好这一情况,好有心理准备,也让老师们清楚一般的处理方法。同时将孩子的情况反映给学校,做好预案工作。同时,作为一名新教师,经验不足,和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请教领导,也有益于处理孩子的情况。
(五)心理疏导,学会基本的情绪调整方法
通过书籍,寻求学校校医和心理辅导员,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失控的时候,可以适时将其带去校医室,先做一个冷静处理。事后,校医,老师,多次耐心和孩子讲解,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调整自己。如闭上眼睛,数数,想想以前快乐的事情,慢慢呼吸,等感觉到自己没那么生气了再睁开眼睛。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抗压能力明显有所上升,发脾气的频率也降低了,能和同学们正常相处。
看着孩子的一点点改变,一点点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欣慰。在遇到一些有“特殊技能”的孩子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心头一惊,一沉,仿佛挑了千斤重担。怕自己经验不足,怕孩子的爆发自己无力承受。担心,压力,都不是给孩子,给自己最好的解决方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千万副画卷中,有我们喜欢的,欣赏的,读不懂的,也有我们暂时不会赏析的。就让我们先学会接受,了解,用赏识、包容,去面对这些孩子。也唯有用心,才能想方设法,走进他们的世界,引导他们,也为自己开辟一片新的天地。这个过程也许漫长,也许充满挑战,我们也曾产生动摇,沮丧过。就像我们和孩子说的,多些耐心,不怕困难,坚持住,就能发现路途上开出的点点灿烂。用心守候,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