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方式 ——谈如何利用人性化课程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方式 ——谈如何利用人性化课程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 者:李小玲 (岑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广西 岑溪 543200)

 摘   要:特殊孩子的能力和行为与普通学生不同,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让他们将来能够在社会中自食其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学校采取有效方式对他们进行特殊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对利用人性化课程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人性化课程提高特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特殊孩子;特殊教育;人性化课程;社会适应能力
引言
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与他所处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息息相关。一个人只有具有了稳定的心理品质才能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殊学生要想拥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并非易事。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使他们对人和事及其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进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特殊孩子有其他孩子有所不同,多多少少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他们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特殊孩子要在尊重他们学习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他们实行特殊教育,通过教育让他们了解作为一个社会成员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并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促进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人性化课程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特殊孩子接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以后进行生活走进社会的信心,为他们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提高特殊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对特殊孩子进行教育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社会适应目标。然后再按着这些目标对他们采取特殊教育,帮助他们形成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为他们以后进行社会能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最终融入社会生活中。特殊学生一般由于存在生理和心理问题而在接受教育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些孩子具较强的逆反心理,有些学生很少主动与他人交谈。还有些孩子与他人接触时会心不在焉,也有些学生面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发牢骚,甚至会说讨价还价等等。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些特殊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已经这样就不自觉的迁就他们,因此导致有些孩子形成了任性、自私等不良性格。还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人性化教育,通过教育让他们理解和掌握社会和生活的要求和规范,进而促进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人性化课程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措施
(一)进行生活化教育提高生活能力
有些特殊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不具备,因此帮助他们掌握生活自理方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特殊孩子虽然有了自理意识,但是却缺少自理技巧,因此即使他们想做也做不好。因此对他们进行教育首先要让他们学会如何自理。如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辩论男女厕所,不能随地大小便,大小便要入厕,便后要用纸擦干净,便后要洗手等等。为了帮助这些特殊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除了要给他们进行正确的示范以外,还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对特殊孩子进行自理训练时不要着急,对他们要有耐心,为了让他们理解掌握,教师可以将一个训练内容分解成几个简单的操作,让他们学会简单操作后再将动作连贯起来进行训练。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操作学生才能掌握完成,因此教师要与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训练,才能提高训练的效果。
(二)家校配合对学生促进特殊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们生活时间接触最多的地方,为了提高特殊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可以定期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请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掌握孩子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孩子学习及表现传达给家长,争取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也可以与教师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将课内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家校共同合作辅导孩子学会生活和做人、做事。为了提高孩子的训练效果,教师要多与家长交流,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训练。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学习和操作,进而让他们获得生活和社会中的技能。如给学生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如何购物等。
(三)组织实践活动提升特殊孩子社会适应能力
给孩子精心策划实施实践活动,合理人性化课程资源,创新和拓展新的课程资源,提高特殊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有些特殊儿童的大脑先天发育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缺陷,为了培养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教师可以给他们设置一些与此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特殊孩子中活动中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提高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如为了鼓励孩子多结交新朋友,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开辟“玩具世界”,发动孩子将自己家里的玩具带到学校与他们分享,对于主动分享的孩子,教师要及时表扬与鼓励他们,从而帮助孩子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如何与同伴一起玩,如果你想玩他人的玩具该怎么说等等,让他们在沟通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
结语
特殊孩子的教育对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责任,面对困难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勇敢面对,根据特殊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方式,利用人性化课程引导和训练他们。让特殊孩子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逐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 刘旭.基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高年级智障学生转衔教育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1):59-62.
[2] 郭翠霞.心与爱的融合 ——浅析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9,(11):32.
[3] 金燕徽,余益兵.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对人格五因素的超越[J].中国特殊教育,2016,(12):77-84.
[4] 安思静.用爱守护智力障碍儿童,伴他们健康成长——谈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9,(12):5.
[5] 江小英,黄燕华.以学生生活为核心,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智学校生活适应一年级教材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9,(11):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