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探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探讨

作 者:王 娜 (西藏察隅县中学,西藏 察隅 860600)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就融合了道德、法治、洗礼健康等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本课程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措施,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下文从一名藏区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德育
前言
独特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早就独特性格的藏族人。而受地理差异、文化因素、风俗习惯的影响,藏区学生的性格也非常鲜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大,藏区学校除了纯藏族学生之外,也融合了其他民族学生,大融合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但同时风俗习惯的差异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危机。加上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其,社会认知、三观都发展成熟,一旦滋生负面情绪且久不得消除,这更易加重心理负担。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有意义了。
一、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从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来看,涉及了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例如《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生命的思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些内容既关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教会学生与他人相处,与自己相处。我们教师要想潜移默化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与课程教学之中,首先就必须全面解读教材,深度剖析教材,挖掘教材中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的内容,研究教材中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素材。
例如,教学《珍视生命》这一节内容时,我们设定教学目标就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我们当引导学生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教给学生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藏族地区也有很多留守儿童、寄宿学生,这类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非常容易因为缺少父母关爱而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冷漠。他们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教师的认可和表扬,同时也喜欢逃避自身的缺点,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容易走上歪路,在学习中会暴露出焦虑、厌学等不良心理。针对这些问题,本人认为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有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这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要求。例如,教学《认识自己》这一内容时,就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环节一:设计任务,请学生在空白的A4纸上至少用10个词条来做一下自我介绍和描述,让学生初步认识和评价自己。
环节二:通过展示美国作家纪伯伦的《认识自我》片段,带着学生阅读名篇,教会学生认识自己的途径。
环节三:首先给学生介绍“乔哈里窗口理论”,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在环节一自己写好的评价词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A4纸上交并打乱顺序后下发给全班学生;同学之间展开不记名评价,依次写编号,每位同学随机评价一位同学,最后请学生思考:①同学的评价和自己的评价一样吗?②你怎么看待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③你认为哪一种评价更全面、更客观?让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环节四:评选班级之最,获奖感言分享,真正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评和对待他人评价,正确的认识自己。
借助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人贵自知”,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且也愿意以更积极乐观地态度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让学生真正树立信心,变得勇敢。
三、树立榜样人物,传递正能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认为,“榜样教育是一种观察习得,是教育者通过塑造榜样这一价值载体,激励和引导受教育者内化榜样者的精神品质,生成自我道德人格并创新行为方式的一种教育活动”。优秀的人物形象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以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为榜样激励学生,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如教学《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时,本人通过引入青藏铁路通车运营背后的那群默默无闻付出的人们的事迹让学生认识人为什么活着,去感受生命的意义。这样一群伟大的建设者将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他们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青藏铁路事业,他们的生命是坚韧而伟大的,更是所有学生学习的榜样。
此外,针对此次疫情,我们还可以列举身边的最美逆行者,譬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花德米、护士长索南央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索央等个人事例,以他们临危不惧、无私奉献的精神来鼓励学生、感染学生。
真正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增强学生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健全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心理品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措施。对于新时代教师而言,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入手,结合当地教学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会学生认识自我,学会与自己、与他人相处。这样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在真正面对困难、逆境时才能不退缩、不逃避。
 
参考文献
[1]周丽娟.浅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7(9):292-293.
[2]陈芳.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教育2017(7):757-758.
[3]陈彩红.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