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爱默生赶牛带来的启示

爱默生赶牛带来的启示

作 者:汪小翠 (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祠堂完小, 湖北 枣阳 441209)

 摘   要:他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爱默生父子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栏内,由于缺少合适的方法,却犯了一般人出现的错误。儿子在前面尽力地拉着,爱默生在后面使劲地推,可小牛还是四脚稳稳的踏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好像故意和他们作对,父子俩相互张望,焦急无奈、无助、垂头丧气。

关键词: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满足学生需求
教学方法上改革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引入注目的领域。近些年来,各地的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和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模式化等等。现代教学论的发展告诉我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能适应于特定的教学情境,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必须注意克服教学方法的绝对化、模式化的倾向。
近期笔者观摩不少教学示范课、观摩课。确实学到了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参赛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新理念使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更令人折服而拍案叫绝。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都与教学方法有关。如:理解与感悟问题,知识与能力侧重点等。由此想起被称为“美国的文明之父”爱默生赶牛之事。
他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爱默生父子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栏内,由于缺少合适的方法,却犯了一般人出现的错误。儿子在前面尽力地拉着爱默生在后面使劲地推,可小牛还是四脚稳稳的踏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好像故意和他们作对,父子俩相互张望,焦急无奈、无助、垂头丧气。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既没有见识,又没有地位的女仆看到此时情景感到奇怪,她不动声色地轻轻走了过来,把自己的指头慢慢地放进小牛口里,等小牛吮吸正起劲时,轻轻拍一下,小牛就乖乖走进了牛栏。父子俩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通过试验证明:方法的得当,小牛的主动性产生,不费吹灰之力达到预期效果。
由这个故事又使我们想到平时教学实践中,各种教学方法问题。从事多年教育教学的人都会知道,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作用发挥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学习的兴趣,班级的整体成绩,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时,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由此,要想教好学生,首先了解学生,必须理解他们需要什么?满足什么?真诚沟通,优化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了解每一个学生个性特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老师伙伴,越接近学生,收效就会越大,教育的针对性就越强,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在赛场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再棘手的问题,始终以微笑对待队员,体现了良好的修养,给团队注入了取胜的信心,这种积极从容的人生态度,我们在任何时候值得借鉴。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想教好学生,先是“心通”而后才是“法多艺高”。当师生情感交融产生共鸣时,情感将会滋润认识活动,拓展思维范围,大大激发兴趣。一个教师即使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充沛的教学情感及精力、责任心再强,如果学生的心灵与你隔着一堵墙,心中无数,恐怕也很难接受你的“教诲”,理解你的用意,很难达理想的教学境界。
教学是双边活动,相互协作的表现形式,要想达到教育之目的,最妙的教学境界,必经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学得舒心,安心,顺心,使他们潜能被大大地释放出来,否则,教学效果甚微。我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他在教学时,从来不用“正言厉色,北风呼叫”的面孔,对待学生,而是采用高超的教学艺术,一种特有的不可抗拒的魅力,诱惑力,亲和力,使学生成为他的忠实“俘虏”,崇拜的“信徒和偶像”可爱可亲的“朋友”,使学生真正做到在乐中学,学中乐,不断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动力。
有一次于永正老师在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时,亲切地告诉学生:“这么美的课文,这么美好语言,老师也很想读,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于老师声情并茂地成功范读后,博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产生强烈的共鸣。于老师又接着说“我读得好的地方,你们可以试一试、学一学,如果你们认为哪个地方不够好,不到位,请改一改,再试着好好地读一读,争取比我读的更精彩,好吗?”这亲切的语言,动情诱导是多么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啊!温情的语言表达,独特的教学风格,让所有学生佩服、而惊叹,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怎么会不主动参与呢?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主人,朗读水平,综合素质又何愁不会得到提高呢?
参考文献
[1]孙萌萌.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家庭教育,2020(07):69.
[2]蔡结珍.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1):32-33.
[3]林祎珣.微课助力,提高课堂效率[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78.
[4]王喜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研究[J].读写算,2019(31):73.
作者简介
汪小翠,女,大学学历,小学二级教师,出生于1991年4月20日,现任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祠堂完小数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学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