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作 者:庞 安 (海南省屯昌县屯城镇大同中心小学,海南 屯昌 571600)

 摘   要: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不断的得到相应的完善,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下,需要从源头上解决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能力有限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融入关于小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笔者拥有一线的教学经验,对于如何在小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内容有着一些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策略
数学是基础,是每一个人必学的科目,是必备的技能。小到出门买菜,大到国家GDP计算,数学无处不在。所以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生活,为了发展。教育者应该树立这样的思想,从小学开始就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被应试教育压抑,才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短期看,生活化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从长期看,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建设。接下来笔者就谈谈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及方法。
一、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改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数学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烦恼,家长担忧,这些都是因为数学教学工作无法高效开展。因为学生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不愿意学习数学,成绩不好,家长就逼迫他们更加辛苦的学习,不停的报补习班。可是这样的方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这样一来,小学数学的生活化势在必行。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好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更认真学习,成绩自然而然的也就得到了提高。不仅如此,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更加得心应手,有利于学生之后的发展。教学目标就能顺利完成。
(二)激发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与提问
只会复制知识的学生,无法有长期的发展。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要学习思考问题的逻辑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高分低能儿”的出现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的后遗症。这些学生只会做题,不会思考,不会动手。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有效避免并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结合生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也能让数学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能让数学学习形象生动。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会结合所学知识,主动的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变得爱思考,会思考,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深刻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建议
(一)以生活化的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传播知识的最直接途径就是语言,好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利于数学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用一板一眼的语言讲学,课堂无聊沉闷,学生兴趣缺乏,教学工作如何会有高质量。如果教师调整语言表达方式,用生活化的语言教学,与学生交流,探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好好学习,还能促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让师生快乐交流。
(二)创设具体生活场景,开展立体化课堂
数学本就是一门不好理解的学科,纸上谈兵的学习方式,无法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数学。物理有一种学习方法叫“建立模型法”,建立真确的模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数学教学也应如此。例如,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点——加减乘除,就可以结合生活场景来教学。可以这样提问“小明今天陪妈妈去逛超市,妈妈买了165块钱的东西,付给收银员200块,收银员应找妈妈多少零钱?”这样的提问方式,能让学生自动联想到生活中的场景,并自动思考起来。有了生活场景,课堂变得立体化,教学变得生动形象。
(三)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高分过考这么简单。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能简单的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平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教师不能只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要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并对学生严格要求。只有将平时分划入考核范围,才能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重视,才能让教师与学生严格遵守,从平时的点滴开始有意识的提高自己。
(四)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探究体验式学习
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在小学中打好基础。针对小学生不爱学习数学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尝试。在小学数学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一昧的给学生进行知识传输,就无法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探究体验式学习的模式设计相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学习。但要设计好教学情境并不容易,教师在设计之前需要明确自身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还要了解班级中学生的情况,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制。通过数学的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刺激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的学习成绩。
(五)深入探究过程,感受探究的乐趣
开展探究体验式学习不仅仅只是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更应该让学生沉浸在探究体验式学习中,去感受其中的乐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在解开难题之后感到异常的兴奋。同理,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学习。而在学习探究老师布置的问题时,小学生又可以重新复习一遍老师教过的知识,达到巩固学习知识的效果。同时,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是还要进行思考,可以锻炼大脑,培养其数学逻辑能力。除此,小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还可以一起讨论,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利于学生今后的团队合作。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去,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六)强化实践动手操作,辅助探究体验式学习
学生学不好数学,最主要的还是没有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缺乏大量的练习,只是简单的记住数学公式,这样是行不通的。学习数学不能只靠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操练。为此,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就不能忽略实际应用的环节。例如,教师在具体数学教学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给学生设置题目,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开展实际操作,自己动手解答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运用,明白学好数学的意义。同时还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其真正记住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在具体生活的掌握运用。除了在课堂中可以设计相关环节进行教学引导,数学教师还可以在课外组织活动,带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让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其见闻,又能够辅助教师开展探究体验式学习,促进数学教学发展。
(七)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
改变了小学数学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后,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创新他们的教学模式了。如果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新课改的教学观念,教育改革就达不到目标,所以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翻转课堂对教室来说可以减轻上课的负担,对学生来说最大的益处就在于学生拥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不再害怕上讲台,不再害怕表达自己,教室也不用在担心课堂效率不高,教学累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采用模拟情景的方式教学,把课本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情景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形成切合实际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建议使用。
结语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始终应注意学生的课堂体验,不能只注重教学速度而放弃教学质量。为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要始终注重生活化在其中的融入,如此才可以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7:146-147.
[2] 于长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52-53.
[3] 付丽辉.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138-139.
[4]支启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才智,2013,17:64.
[5] 李书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5,0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