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议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及应对策略

浅议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及应对策略

作 者: 张小平 由正强 (荣成十一中,山东 荣成 264300)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逆反的原因,逆反可能产生的后果。倡导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学生逆反心理特征,采取冷静稳重、赞美鼓励的积极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消除师生隔阂,密切师生关系。积极与家长沟通,凝聚家校合力。引导青春期学生走出困境,消除或降低逆反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春期;逆反心理;策略
正文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逆反者”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因此,对于青春逆反期的孩子们应该适时给予适当的疏导,引领孩子健康成长。这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
一、端正思想,淡化逆反心理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逆反心理是处于青春期学生的正常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学生平时的一些逆反行为是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抱着这种心态在处理学生因逆反而产生的问题时,我们很快就能冷静下来,处理问题就能更明智、更成熟。同时,加强对逆反期孩子的感情投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老师的爱,对于淡化学生的逆反心理很有帮助。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社会现实都证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想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比如学生某节课的学习热情很高涨,学习效果也非常不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节课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愉快。而合作愉快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喜欢这个老师。至少是比较认可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处事原则。所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我们感情上能够与学生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孩子的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
二、用心交流,消除代沟
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父母不在身旁,对学习缺失动力的学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心沟通,消除“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师生感情越深,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小。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长期与祖辈相处,存在明显“代沟”。一方面,祖辈过分溺爱,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长期缺失父母监护和关爱,性格逐渐冷漠、孤僻,经不起任何挫折与打击。有事无处倾诉,长此以往,心情郁闷,感情闭锁,极易诱发“逆反”心理。故此,教师应多与学生交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找到倾诉对象,舒缓心理压力,消除内心世界的障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的理解与宽容,降低逆反心理产生的可能性。
三、引导学习,提高明辨是非能力
青春期的学生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容易是非不分、善恶不明,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所以要引导他们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他们对社会的洞察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教育他们多采纳别人好的建议、学会宽容、忍耐,胸怀要宽广、不钻牛角尖,处事要学会冷静,要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议他们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身修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活,适应社会。
四、冷静稳重,终止逆反行为
学生逆反行为的发生,有时是出于对师长的不满和愤怒。高压和威胁虽然可以使反抗行为减少一些,但是却增加了学生的愤怒,使以后更容易产生逆反行为。当学生情绪激动,产生叛逆时,此时教师一定要冷静稳重,切忌感情用事,避免事态扩大。必要时,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即,当学生表现出逆反行为时,教师首先要冷静不发脾气,也不急于处理,等学生自行冷静后再处理这件事情,效果会更好。
五、开展活动,释放压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想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培养他们保持积极、愉快、向上的情绪,充分感受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长期的学习压力,被动地学习,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会遭到损伤,身心发展受到阻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可以使学生压力得到释放,精力充沛,心情更愉快;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能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团结意识;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六、赞美鼓励,给学生自信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给人们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希望的种子;赞美是一缕阳光,让人更加温暖;赞美是一种肯定,是人们持续发展的动力。多一种鼓励,多一句赞美,就有可能把摇摆不定的孩子带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孩子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愿接受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老师更应该采取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
七、家校合作,凝聚合力
在逆反心理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师要结合家长的家庭教育,多与家长沟通和联系,互通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里的优良表现及一些不当行为,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适时恰当的地指出不足之处,及时给予适当鼓励和表扬,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希望,并加以引导使其修正。
总之,在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中,逆反是一道必须翻越的坎。消除叛逆心理,需要我们以朋友的诚心对侍学生,更需要我们家长和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爱心,要看到并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也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修养,多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和铺路石。只要我们付出真爱,拿出诚心,竭尽全力,我们就一定会换来孩子们的真诚,也一定会让孩子的逆反在青春期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