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试论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黄志娟 (广东省茂名市育才学校,广东 茂名 525000)

 摘   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我们在教学方面也得到了更多的触动和影响。新课改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揭示了学生学生的主动性的重要性,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学习,让教学方式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而就汉语言文学来说,其作为一门主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选择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学习学习该门课的主动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引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授我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其教授的水平直接关乎到学生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理解。好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助力文化强国的建设。但是,从当前的教学方式来看,其存在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所以本文就简要分析了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借鉴。
一、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形式过于死板
从当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情况来看,其存在的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流于形式,二是教学核心偏离。
教学流于形式主要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教师在内容的讲解上过于死板。比如,就诗歌教学来说,基本上都是参照教学参考书进行讲解,往往在诗歌的教授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翻译,提取中心意思,分析修辞手法等等,这种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步骤死板,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厌恶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得不到有效的互动,学生学习状态低迷,教师教学激情得不到激发,在这种恶性的教学形势下,教学就变成了空洞无意义的行为。
而教学核心的偏离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忘记了教学的目的,在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中,应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然而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仍然是学生呆若木鸡的听课,老师神采飞扬的讲课,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就像一个回收站一样,时时刻刻在回收老师强行塞给他们的知识,而缺少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提问。学生无法走到文章当中自己去学会朗诵、学会品读、学会感受,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意境也就很难构造起来,对美的审视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也不利于学生汉语言文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在当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材的内容都比较陈旧、刻板。在新时代的发展下,这些陈旧的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在教材的选择和设置上,也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从以往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材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求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和记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并不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相反,这种内容的刻板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严重抵触和排斥心理。而作为学生往往比较喜欢具有一定实践性的学习,通过实践性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汉语言学习,提高学习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实践的成就感。比如在有关春天的描写的文章中,与其让学生千遍万变地背诵,还不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的午后,让学生到户外看一看阳光洒在花朵上,闻一闻微风吹过,那阵阵清凉的风儿带来的百花香。
(三)教学力量过于薄弱
在当今社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是比较冷门的课程,这一方面是因为其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是因为人们缺乏对该课程的认识。汉语言文学作为我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习好汉语言文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其他的学科,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但是由于社会对该门学科的不够重视,导致这方面的人才大量缺失。目前,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队伍当中,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质的教师较为稀缺。而部分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重视不足,经常给专业教师安排一些非本专业的任务,导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时间较少,在教学当中的精力和状态有所欠缺。
(四)教学考核过于单一
虽然考试是考核教学成果很好的一个手段,但是应试的深重也让很多学生的学习大受打击。在一些学校,尽管多数汉语言文学教师对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多次创新,但是考试形式仍旧较为传统。例如一些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考试时,多是对学生进行考试要点的“点拨”,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对这些“考试要点”进行死记硬背,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的记忆,但是却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过程中,感觉汉语言文学课程越来越枯燥无味,长期以往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新形势下提高教学水平的对策
(一)丰富教学形式
想要让学生能够提升汉语言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就需要教师能够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比如,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要仅仅依靠自己的一张嘴来让学生感受,而可以引入朗诵,或者一些图画等表现形式来让学生感受诗词歌赋中的魅力。而在散文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多多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章的学习,从而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发掘,自我探索,充分调动眼睛、心灵来感受文章的美。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开展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改革创新原先的教材内容,确保教材内容与社会以及时代的发展相适应。通过改革创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内容作为其核心,然后将更多具有一定实践性特征的内容融入到教材当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校应提高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重视,加大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入职门槛,这将会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二,学校应该加强对汉语言文学老师的培训,并且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检查。通过对汉语言文学老师的学习培训,能够让汉语言文学老师对本门课程更加深刻的理解。第三,采用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定期检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懒散、不尽职尽责的情况。
(四)创新教学考核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文科专业,对其学习成果的考核应该进行改革创兴,考试制度要符合当下的教育背景,不能按照传统的考试制度去进行,用传统的知识点考试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只会让学生逐渐的失去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创新汉语言文学考核形式,增强考试的灵活性,在试卷中加入更多的实践性的问题,使得学生的探究性逐渐的得到培养,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主动的去接受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究,以获取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此外,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结合汉语言文学教学本身的特性和学生的吸收能力来进行逐步的改革,从而让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接受,顺利地推动新形势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慨.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
[2]曾利华.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
[3]卫东.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汉字文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