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多维复述 激活表达 ——统编版小学复述训练策略研究

多维复述 激活表达 ——统编版小学复述训练策略研究

作 者:郑月红 (青田县江南实验学校,浙江 丽水 323900)

 摘   要:复述是检查阅读能力,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复述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背诵作复述,无条理,重点不清楚,没有感情等等。但是统编版教材对复述这一语文要素还是非常重视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故事复述内容要求更突出,循序渐进的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复述内容。复述梯度要求更明晰,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在各个学段,都有不同的呈现,而且要求都是呈螺旋式上升的。

关键词:课堂复述;兴趣;完整;创造
复述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能力之一,教材中也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能力呢?
一、明确复述的概念和要求
(一)什么是复述?《教育大词典》上的解释为:检查阅读理解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和思维能力的方法。要求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有条理的叙述课文内容,语句通顺流畅,声音清楚,响亮即可吸取课文中的规范。生动优美的重点词句又不同于背诵,复述是一种表达,一种说话。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实践行动。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复述的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口语交际”中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中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口语交际”中要求:“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中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口语交际”要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二、选取典型案例,探究教学策略
不同学段,复述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接下来,我将根据学段特点选取典型的课例,来谈谈我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低段:圈划关键词——指向兴趣
二年级教材安排的比例其实是最大的。下面我们来细数这些课文是如何通过圈划关键词指向兴趣的。如第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教材建议学生根据小蝌蚪生长的特点把图片连起来讲述故事;第三单元《曹冲称象》,教材建议学生给第四自然段的关键词语排序后复述故事;第六单元《大禹治水》,教材建议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要素进行复述。在二年级上册,复述故事的难度由浅入深,能力也层层递进,学生在这个学期学习了一些复述故事的方法。在二年级下册教材中,复述训练的比例再一次加重,本册教材前后出现了八次之多。主要有五个类型:有建议学生根据插图复述故事的《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千人糕》;有建议学生根据表格内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故事的《羿射九日》。接下来以《曹冲称象》为例,谈谈落实通过圈划关键词,指向兴趣这一方法和目标的。
这篇课文,我们选取的是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一段落进行复述。首先让学生先去读通,读顺,读懂这个段落。读完了之后,再引导学生找到并圈出段落中的连接词,我继续引导学生加上另外两个连接词。那么这样就从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表示顺序连接词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补充完整了。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给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排序,排完后再自由说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是开始简单地练说。第三步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老师在ppt上出示曹冲称象的动画过程,让学生对着ppt来说一说,那这样说了之后,接下来再让学生四人小组试着离开课文,离开图片来说一说,最后请同学上台复述。这就是我们老师在低段教学时最常用的复述课文的方法。
(二)中段:搭建支架图——指向完整
到了中段,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指向,更要关注的是复述故事的完整性。例如: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练习: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课文《带刺的朋友》: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到了三年级下册继续安排运用在二年级学到的讲故事的方法进行详细复述练习,但形式稍有变化。比如,第八单元的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后思考练习题:填写下面的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表格提示了时间先后顺序。民间故事《漏》课后思考练习题: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复述这个故事。四年级上册继续安排运用复述故事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进行详细复述故事练习,形成详细复述的能力。
下面以三年级下册《漏》这篇文章来谈谈我是如何落实搭建支架图——指向完整的方法和目标的。在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先出示课后表示地点的图片,让学生针对这些图片关注地点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地点是根据故事情节有序地排列的。老师再出示课后相对应的故事情节。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应地点和故事情节简要说一说课文的大概内容,同时理清这些环节分别对应的是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接下来引导学生去关注第一个地点和故事情节,看看文中是怎样把这个故事情节写具体、写生动的,特别关注他们的动作跟语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共同评价,查漏补缺。然后4人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至两个故事情节仿说,然后4人小组合作连起来完整地复述文章。在此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加入到学生的讨论环节,给予相应的帮助与指导。在汇报交流时,老师要给予精准的评价,评价后,学生继续修改讨论,再进行二次复述,接下来再增加难度,能干的孩子可以尝试一人完整地复述,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地表达,比如上台复述、加动作表情等。
(三)高段:激发想象力——指向创造
到了高段,我们的要求又逐步提升,在完整复述的同时,要求增加情节、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地复述。《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这两篇是民间故事,能以故事中的人物的口吻讲故事,能丰富故事情节,把简略的地方讲具体,能丰富故事细节,配上适当动作和表情等方法讲故事。《景阳冈》是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理性小结复述故事的具体要求和方法,以便学生在以后能运用方法形成详细复述能力。在第八单元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的学习要求。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以对话的形式,总结了详细复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1.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2.可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按顺序复述。
下面以《军神》为例,谈谈如何发挥想象力通过心理变化来复述故事。
这篇课文原来是人教版六年级的课文,这次统编版改版后,安排在五年级的下册,虽然是一篇老的课文,但是它指向了不同的新的语文要素。这篇文章它有两条线,一条是正面描写,主要是写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另外一条线是整个手术的过程帮他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的描写,这是它的侧面描写。通过侧面描写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军神的品质。那这篇课文要怎样去复述呢?首先让学生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这样一个点,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沃克医生刚见到刘伯承的时候,他是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但到后面却是愣住了,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重新审视等词语。他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转变?我们预设学生可能会觉得沃克医生心里想,刘伯承受了这么重的伤,还能如此镇定、如此沉着,作为一个医生他是很钦佩的,此时此刻医生的心理活动是相当丰富的。学生领会这个点后,再让学生到文中找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内容,想象当时沃克医生的心理活动,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批注。在学生个人有了细致的思考之后,进行四人小组讨论、整合。最终获取统一的、有效的信息,以沃克医生的口吻来复述这篇课文。
三、多维度,让复述无处不在。
复述训练不是单独的知识点,它是整个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和阅读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复述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扎实而有梯度的训练,学生多加练习,唯有多练、多反思、多总结,复述能力的提高才能稳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