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作 者:齐淑红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怀鲁初级中学,浙江 金华 322104)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成为了当下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初中体育教学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求更加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的增强,这样才能为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面对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相关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素质;教学;对策
前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逐渐走进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引导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推动学生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与承受压力的能力,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积极、正面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目标。体育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完善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同时还能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形成更加坚韧的性格,在不断的尝试中磨炼意志,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最终不断克服畏难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茁壮成长。
一、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树立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就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忽视了不同学生在体质、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在授课过程中倾向于“一刀切”的模式,这样一方面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达不到体育教学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自信,为心理素质的锻炼打下基础。例如,在田径教学中,有的学生对于跑步并不擅长,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其在田径锻炼中的表现,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可以制定更低的目标,如先从50米开始训练,当训练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时,再逐渐提升目标,开始100米的训练。这样能够逐渐提升其田径运动的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在田径锻炼中的进步,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心,不断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对体育课的看法有所改观,自己也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难度更高的项目,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的增强。
二、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
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已经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倘若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及时排解与克服,就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其性格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发挥体育锻炼的优势,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感受团队的强大力量,这样能够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合作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同时,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互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排解压力,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连还手”的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组员围成一个圆圈,然后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右手握住对面同学的手,左手则握住另一个人的手,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复杂的网,教师再要求每个小组在不松开手的前提下,通过思考将这张网解开,最终团队形成一个手拉着手的圆圈。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小组中的组员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交流,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同时还需要具备不轻言放弃的意志,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增强信心,相信团队的力量,掌握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在增强心理素质的同时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最终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采用挫折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受挫力和忍耐力
承受能力是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出自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树立更加强大的心理,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适当地采用挫折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适当设置学习障碍,从而磨炼其意志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的承受能力,为其未来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例如,在篮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学习任务的难度,如提高投篮的数量要求和速度要求,以及在投篮过程中对动作或技巧制定硬性标准,这样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主动钻研的能力,从而找到提升技能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适当地经历打击和挫折,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其受挫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潜能可以得到激发,在体育学习中取得更多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充分地锻炼,从而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准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良好性格与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锻炼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体育教师需要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既有丰富的学识,同时也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毅力。
参考文献
[1]周华.初中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华夏教师,2019,(36):31.
[2]张馨艺.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读与写,2019,16(35):226.
[3]张中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J].情感读本,2019,(32):9.
[4]杨利建.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5):127-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