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诗意”栖居课堂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让“诗意”栖居课堂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作 者:李和仙 (攀枝花市第三十六中小学校,四川 攀枝花 617004)

 摘   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前前后后有几千甚至几万编古诗,每篇几乎都言简意赅,提炼者精华,是我们中国汉字文化的一颗闪耀明珠。随着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中教学有成了一道拦路虎。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下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该如何解决。本文章分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策略,希望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议,促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策略
引言
中国古诗词是我们华夏子女巨大的宝藏,细品,像清晨沁人心脾的花香,再细品,又宛如让人昏昏欲睡的摇篮曲。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只知道对学生的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从而渐渐失去了兴趣。如何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情景式教学,引起兴趣
在现代科技发展快速的时代,古诗词的时代基本与现代学生产生了强大的距离感,学生对那些言简意赅的文字充满了疑惑,再加上初中学生由于刚从小学升上来,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加上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还有点叛逆,觉得古诗词是枯燥乏味的,经常丧失兴趣。然而有些教师因为考试的压力,对学生进行一味式地灌输,直接给予大纲,死记硬背考试知识点。导致学生慢慢产生厌烦,也是三秒钟记性,教师也因此无法达到所想要的教学结果。所以,作为教师,提高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就如同写文章一般,首先要抑扬顿挫,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兴趣。接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能够适当的引入情景的教学,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引入,促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朗读的教学中来。
例如: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般老师会先描述诗歌中的诗意部分,像该古诗就可以通过“在一棵只剩下枯藤的老树下,树枝上乌鸦在叽叽喳喳地叫,小桥下水在慢慢流淌,附近有人家,官道上一匹骨瘦如柴的瘦马,迎面吹来刺骨的风”的情景来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还可以配上缓慢的轻音乐,烘托氛围,将学生引入到边塞的情景中,体会这种凄凉的景象。最后再让学生研究这篇课文逐字逐句以及全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强化诵读能力,打下基础
就目前而言,中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还是不足。都知道,古诗词文化宛如一个宝藏,是需要“地图”一步步地指引找到正确的方向,才能收获巨大的“财富”。所以,仅仅靠教师上课的40分钟来进行讲解,不仅不能够有效的讲解相对应的知识,而且还会拖慢教学进度。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告诉学生方法,正如“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只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真正的“路”还是得靠自己,接下来学生每天就在课余时间按照这个方法去一步步慢慢挖掘,这样也会加快上课时间,还能为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涵养。
例如:在进行曹操的《观沧海》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读清楚字音,然后在进行诗词的朗读,通过朗读来感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作者曹操是有名的历史人物,能够引发人们的遐想,一位豪情壮志的壮士登上碣石,通过对波涛汹涌,日吞山河的景物描写,让我们读者仿佛看到曹操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奋勇杀敌,想要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而学生在了解了古诗词大意后,也就更好背诵了。
三、品味语言,分析手法
古诗词之所以精简,离不开作者所用丰富多样的手法,手法并不单一,需要逐字逐句的推敲斟酌,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反复诵读,直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做到低头就能吟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同时,作为教师也不能懈怠,要做到终身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贯彻落实每个学生每一步,适时的因材施教。
例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这是一首拜访友人的诗,只是一件小事,却也是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以草径,荒园,鸟宿,过桥,移石等等这些平常之物,表达了作者想要归隐田园的一种心情,其中“敲”字用的最妙,其实贾岛在“推”“敲”两个字犹豫不决,在好友建议下,用了“敲”字,更能反映周围环境的幽静。而学生通过作者质朴的语言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的古诗词分析工作,不仅能够有效的使学生能够品味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还能够从一定程度加强语文的学习能力。学生品味古诗词的语言,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与古人的精神相契合,感受到穿越千年来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结束语
由于初中生还未步入社会,人生阅历比较薄弱,对古诗词的理解没有那么深厚,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直接灌输的,不懂得得出的原理,只有实践之后才懂得其中的奥秘,也印象深刻,就是所谓“实践出真理”。因此,要能够有效的结合实践,来加强古诗词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秦丽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及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6):101.
[2]辛志林.关于“体验式”初中古诗词教学模式的分析[J].名师在线,2020(03):76-77.
[3]朱宜虎.略论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研究,2019(31):117-118.
[4]朱宜虎.略论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研究,2019(31):117-118.
[5]陈福源.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意境情感挖掘[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