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科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

小学科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

作 者:白玛多吉 (西藏察隅县完全小学,西藏 察隅 860600)

摘   要:“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这是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教育的解读。我们新时代教师不应该在“死学校”里“死教书”,而应该真正让学生成为活学活用知识的人。所以,教学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立足于小学生科学教学,探讨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科学素养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梳理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从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来看,我们科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因为学习科学知识最本质的价值在于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当努力为学生搭建生活化科学课堂,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首先应该从课堂教学生活化着手,为学生搭建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堂。但如何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呢?针对此,本人尝试了情境化教学,以情境为生活和课堂的“桥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仿佛课堂就是我们的生活,置身于生活之中,感受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教学《离不开的空气》这一节内容时,本人就进行了如下尝试:
首先出示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每时每刻离不了。以谜语引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创设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多媒体出示蜗牛冬眠图,请学生说一说哪些动物会冬眠?提出问题:这些动物冬眠后是不是就不会呼吸了?以生活化情境拉近学生与抽象知识的距离,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开展一个贴近生活的活动体验:①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说一说此时是什么感觉?②请同学们测量自己的呼吸。数一数,坐着不动时每分钟呼吸多少次。依托我们每天的日常行为让学生了解呼吸,感受空气的重要性。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生活情境为依托,将抽象的“空气”具体化,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认识空气,知道空气对于呼吸的重要性。
二、学会在生活中观察科学
小学生身心发育不成熟,贪玩、好奇是他们这个年纪最显著的特点。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才是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的根本。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科学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本人认为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科学、学习科学。
例如,引导学生在厨房中发现科学:①油、盐、酱油、醋、糖等的性质与用途;②生活中什么样的小窍门可以更有效祛除热水瓶中的水垢;③如何快速清洗厨房的油烟;④为什么洗衣服时能够看到的色彩斑斓的气泡......常常启发学生去思考这些生活现象,学会观察生活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生活现象,学生自然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科学的乐趣。
三、设置生活化科学作业
作业是每一学科几乎都会存在的一个环节,科学也不例外。但科学这门课程本身与语文、数学等课程不同。可以说小学生科学所有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都是对生活现象的解释,都是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在设置科学作业时,自然也要有别于一般文化课程,尽可能为学生设置一些能够动手操作的作业。
例如在学习《栽种植物》这一节内容之后,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仙人掌、多肉植物等等。如果是种植凤仙花,要求学生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如果是种植多肉植物,要求学生观察多肉植物对水的需求情况,通过观察找到多肉植物的最佳浇水方案,并且结合所学科学知识,想一想多肉植物、水仙花谁更耐寒、耐热、耐旱。
通过种植植物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记录的良好学习习惯,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一草一物都与学科相关。
四、开展科学相关课外活动
从小学科学教材内容设置来看,有些内容本身就是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而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适当进行课外拓展,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也是生活化科学教学的一部分。
例如,教学完《有趣的食物联系》这一内容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一片树林”、“一片天地”、“一个池塘”为观察、调查对象,研究生物的食物联系,让学生真实地在生活中感受食物之间的联系。教学完《空气污染及其防护》这一内容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调查学校周边有没有工厂,学校附近交通状况及绿化状况,思考如何分析学校的空气情况,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校园和社会空气质量更好。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依托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生活的每一处都有科学的身影,保护环境应当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小结
总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不仅体现于课堂教学上,也体现于课后作业、实践活动。我们教师必须研读教材、研究学生,不断设置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后实践活动,让小学科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
 
参考文献
[1]潘洪建.小学科学课程标准60年[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1)
[2]邹洪涛.高师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之探讨[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