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探究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探究

作 者:吴振华 (北京市密云区第六中学,北京 密云 101500)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罪魁祸首”。许多老师工作多年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作文“练”与“不练”一个样,作文教学“教”与“不教”一个样,与其受苦受累批改,不如让学生临考抱佛脚。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找到开启学生情感大门的金钥匙。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心理反应,在作文与生活之间,真情是桥梁。有道是“情动而辞发”,动情了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观察的耐心,才有感悟的可能,才能让作文真正成为自己的需要。张中行先生说:“写文章,目的是让看到的人信服,求人信服,自己先要有可取的见识;还要让看到的人感动,求人感动,自己先要有恳挚的感情。”[1]所以,情感是作文的命脉,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情感的培养的问题。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呢? 
一、以教材为切入点,培育健康情感
教材是例子,是教学所依托之本。每篇文章都有着自己的思想教育目的,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较之空洞的说教,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效果更好。因而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应深挖教材,以便教学中切实落实思想教育,培育学生的健康情感。
健康情感源于健康的思想。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会写出歌颂父爱母爱为主题的文章呢?成天高喊口号,又怎能养成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的习惯呢?因此,笔者教育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就要从爱父母这些小事着眼,养成观察习惯,提高感悟能力。例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体会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在短短千余字文章中学生竟找出二十多处表现父爱的地方。感受作家真挚情感的同时,笔者及时引导学生回想生活经历,发现并体味那些溶于细微之处的亲情、友情,在进行介绍父母的说话训练时,许多学生哽咽着讲述身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极其感人的小事,使学生思想再一次得到净化和升华。这堂课上成了一节生动的“热爱父母”的教育课。
此后在讲授《秋天的怀念》《第一次挣到钱》等文章时,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如今歌颂父爱、母爱、师生情已成为学生随笔文写作的一大主题。事实证明,依托教材,发掘文本中情感教育因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还使学生在感受父母爱、师生情的同时,学会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二、以生活为落脚点,积蓄健康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要让学生真正成长起来,不仅要引导学生品味教材中人文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感悟真情,丰富情感。然而,父母的娇惯,学习的压力早已使学生对五彩缤纷的生活熟视无睹,淡漠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好奇心。怎样引导学生对熟视无睹的生活注意起来,进而有所感悟呢?笔者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一)抓住典型事件,激起学生情感波澜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其实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真实感人的故事,只要睁开慧眼,我们会发现许多可供利用的教育素材。
那次,学生许某的母亲驱车十余里给住宿的儿子送来一碗鸡蛋面。原来那天是许某的生日,以前都是母子一块过,可由于学习紧,许某未回成家,母亲便亲自送来。许多老师感叹母亲对儿子的娇惯,而笔者却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育素材。笔者来到班上,问许某有何感觉,他只说母亲挺好的。笔者又请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答案仍是大同小异。见此情景,笔者问许某生日母亲今天不来行不行?她为什么非要来?接着笔者启发学生:“请你想象一下,一手骑车,一手提着面条,驱车十余里需付出怎样的艰辛。”一连串问题过后,教室里一片安静,显然学生们已进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接着老师又启发学生:“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细小却又感人的小事呢?”教室又一次陷入沉静之中。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爸爸为他买了双棉皮鞋,而自己却始终穿那双破旧不堪的布鞋;有的说妈妈为了他的学习,每天都陪他到深夜;还有的说自己犯了错误,爸爸和奶奶围绕该不该批评产生激烈的争执,而他从中既感受到了奶奶的爱,又感受到了爸爸的爱……
最后笔者总结道:“其实爱就在身边,它存在于亲人的举手投足间,它蕴含于师长的一颦一笑中……要用细腻的心灵去发现,去感悟,才能使我们情感丰富,从而写出更多富有真情实感的优美文字来。”
(二)创设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感悟真情
陆游曾言:“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心理学表明:视觉、听觉付诸人的影响远没有亲身实践印象深刻。为了培养并丰富学生情感,笔者还创设大量实践机会,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促进他们对真情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我第一次挣钱》、《我帮妈妈做家务》、《我给父母洗次脚》、《我为父母读文章(或讲故事)》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与家长零距离接触,感受父母的艰辛与忙碌,增进两代人的沟通与理解。实践让学生浮躁的心趋于宁静,开始静心反思,躬身自省。实践与现实摩擦、碰撞,产生一串串动人的火花。
总结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 [3]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寓思想教育于常规教学之中,采用各种形式培育学生健康情感,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原动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张中行.怎样作文[M].北京∶中华书局,2017∶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