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现状及措施分析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现状及措施分析

作 者:张加庆 张冬生 (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回民实验小学,江苏 高邮 225652)

 摘   要:在新时期小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责任感养成教育,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小学生责任心养成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高邮市菱塘回民实验小学的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成果,明确小学生社会责任心养成的主要策略,增强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现状;解决措施
一、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主要现状
(一)漠视亲情和友情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许多的家庭主要以独生子女为主,导致父母或家庭成员对孩子过度溺爱,以孩子为中心很难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生活的能力,这样就造成很多的学生没有或者不愿意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时候孩子吃饭还需要父母亲手喂,在学校也经常会为了各种繁琐的小事而与他人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只要求别人履行责任,忽略了自己的责任[1]。
(二)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增强,而且还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帮助学生成长为更优秀的人。但从实际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学生对学习并不感兴趣,有20%以上的学生甚至没有将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的情况,导致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在课间会出现成群结队的玩耍,还有部分学生过早接触手机游戏,沉迷于手机游戏之中,对网络游戏如数家珍,而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却是敷衍了事,甚至出现逃课逃学的现象。
(三)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有70%以上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对公共事务进行关心。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很少,很多的公共事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小学生的家长及其自身忽视社会责任意识,这样就造成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不高[2]。
二、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很多学校只注重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只关注学校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学生的长期利益;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人格完善。学校一门心思专注于围墙内的教育教学,没有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影响学生对社会责任的了解。此外,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对学校环境建设进行妥善处理,没有营造适当的社会责任感实施环境氛围。其次,很多学生不注重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无法通过教材或者其他方式来吸取政治营养,导致学生的思想过于保守,甚至出现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情况。没有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经常会出现攀比的问题,显得自私自利而不顾他人与集体利益。
很多学校建立时间比较短,缺乏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即使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但校园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建设缺乏指向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文化内涵,这样就无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浸染。
(二)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因素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西方的腐朽价值观念在我国大行其道。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网络游戏厂商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玩游戏进行严格的限制,导致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正确地处理学习和游戏之间的关系。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很多的父母忙于工作,忽视对子女的管教和约束;另一方面,有部分家长身感社会竞争的压力,将培养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业上,而忽略孩子的品质教育,这样也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无法在家庭教育中获得。
三、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积极拓宽责任教育主渠道,帮助学生提高责任意识水平
充分发掘校园内的教育资源,设立志愿服务岗位,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校园里的图书馆、门卫值班室、食堂……各个岗位都招募着志愿者,以志愿者的文明言行、文明的表率,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小学生,每一个人都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让校园学习生活变得更加有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建立责任感培养制度,帮助每一位学生充分意识到责任的重要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充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水平,为学生做良好的表率。
(二)开发社会教育大平台,促进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准确定位
学校的教育不是封闭的,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或建设设施,挖掘和开发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扮起自己的社会角色,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我校在乡团委、妇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建立了8个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并充分发挥各个教育基地的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体验教育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少年儿童的责任感。一是组织成立社区少工委,做到活动有组织;二是命名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做到活动有阵地;三是定时推出"假日乐园"活动指南,做到活动有内容;四是聘请志愿辅导员,做到活动有指导。在我乡创建"全国卫生模范乡镇"、"全国文明模范乡镇""省诗词之乡"等重大创建活动中,我们的学生能关心家乡发展大业,义务做宣传员,宣传相关知识;有学生自发走上街道,打扫路道,清理垃圾,受到政府部门领导的赞扬;他们还针对家乡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家乡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三)开辟网络阵地整合家校教育资源
小学生责任感培养是一个长期繁杂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努力和配合。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延伸和继续。学校在做好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同时,创造条件与家庭建立有效联系,可以通过个别交流、智慧教育平台、QQ群、微信群、家长学校、家访等各种方式,建立起双向沟通渠道,告知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表现,明确双方的教育责任,指导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把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任务内化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行动,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文化氛围
学校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明显的独立性差异,还没有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为此,在学校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也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品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让学生找到归属感,疏解学习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最终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新形势下积极加强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培养,探索建立一条完善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真正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博.小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以"细胞的生命历程"一章为例[J].小学生教学,2019(11):25-27.
[2]刘炯.问题辣条几时休?——关于中小学生校园食品安全的思考[J].少年儿童研究,2019(07):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