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作 者:李文静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小学,成都 双流 610200)
大
中
小
摘 要:小学科学是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启蒙阶段,对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学中,作为科学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观察能力,为实现科学的教学目标而努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理较为强烈,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进行科学学习时,只能依靠自身的生活实际对事物产生直观的认识,而缺乏相应的思维转换。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性,启迪学生转变思考角度,探索科学的奇妙之处,提高能力发展。因此,本文就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展开讨论。
一、讲述科学故事,激发观察兴趣
科学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现象,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获得一些生活常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具体到科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从小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观念,让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乐趣,善于去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些科学小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传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声音从发到人耳接收的过程,以及声音是如何被发现传播的故事,让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随后通过学生们自主动手操作,以"打电话"的游戏为例来进行。比如,邀请两位同学,分别拿着用一根细线连接着的一次性纸杯,一位同学对着纸杯说话,另一位学生在另一端听,同时复述那位同学的话,让其余学生感受声音传播的神奇之处。另外,再邀请其他同学来进行实验小测试,充分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好奇心理,这才有助于后续的科学学习,保证学习效率。
二、充分准备材料,提升观察效果
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无论是在进行哪种实验中,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观察环节做充分的准备,保证学生能够从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强化科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提升观察效果,完成高效率的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科学学科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抓住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和探究。在这之前,老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给学生将实验观察和操作的材料都准备充足,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进行实验操作《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时,教师需要准备不用的物质,比如白砂糖、面包屑、沙子等,再准备三个装有同等质量的杯子,以及搅拌棒等,实验开始时,引导学生将同样质量的白砂糖,面包屑和沙子放入杯子中,并不断的进行搅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是否能溶于水,以及它们的溶解速度是否一样。这些都是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对后续理论知识的验证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因此,良好的实验环节设计,提升科学实验的有效性,同时又能够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实验观察效果。
三、进行细节展示,全面讲解结构
良好的观察能力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做基础,更重要的是在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对所观察物体进行全面的展示和研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同时结合教师的全面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观察物体的各个方面,保证观察效果。例如,在探究《种子的萌芽》这个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相关的实验材料以后,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时期的种子的不同形态,来掌握种子的生长过程。比如,"萌芽阶段"的种子只是新长出了嫩绿的芽,并没有突破土壤的束缚,也没有较为明显的叶子等,而当种子继续发芽,达到一个较好的观察效果时,教师可以对这个植物进行解剖,给学生进行全面性的细节展示,给学生讲解基础的结构,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能够运用教师的话语来进行结构成分的复述,这对于教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四、组织课外活动,拓宽观察途径
现在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不是依靠传统的成绩优异来进行评分了,在全面素质教育推进下,教师更重视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在科学教学中也是如此,科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探究大自然、发现自然规律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科学的来源途径,理解一些自然社会中的现象,更深刻的进行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发现自然规律,体会自然现象。例如,在教学过《光的折射》这一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探索大自然中的反射现象,就需要带领学生在天气晴朗时进行实验探究。比如,教师带领学生们在鱼池旁边进行探究,进行"徒手捞小鱼"的游戏,比一比哪些学生能够快速抓到小鱼,这时候学生们会告知教师,明明看见了,却总是抓不住。这时候教师将光的折射这一概念给学生讲解清楚。再引导学生进行"抓小鱼",这时候学生们的效率就逐渐加大了,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明白了"光的折射"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拓宽了观察途径。不再仅限于课本内容,也实现了观察途径的更新和丰富。
结语
总之,要想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需要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学习中发现科学乐趣,并乐于探索,在兴趣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卓银儿,吴云.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4):167.
[2]高美宏.小学生科学有效性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9,(7):300-301.
[3]邱兴泉.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J].数码设计(下),2018,(11):295-296.
[4]胡晓青.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析[J].求知导刊,2018,(35):152-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