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坚守文化之魂,扎牢语用之根 ——浅谈小古文教学的策略
作 者:赵 英
(安徽省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安徽 淮北 2350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当前关于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的提出,教育者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传承文化传统,发扬优秀文化,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意识、人文底蕴的全面发展学生。小古文教学作为丰富学生文化体验,唤醒古典情怀的形式之一,是需要教育者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关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策略
前言
在新型教育理念的要求下,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审美,带领学生从课本知识当中挖掘文化意蕴,继承文化传统是当前的教学重点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感知文化内涵的能力,就需要从课堂内外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小古文教学奠定基础。本文就当前语文课堂当中小古文教学的策略展开讨论。
一、结合文化典故,唤醒文化情怀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古文教学来说,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掘文化内涵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引导学生强化语言功底,唤醒文化情怀的有效措施。因此,教育者需要合理的运用古文教学,培养学生古典文学学习的意识,提高文化思考,更好的坚守文化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在进行导入环节必须新颖和充满趣味性,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例如,在《将相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和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我们中华的文化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造就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在古代人物当中你们最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他?请简要说说理由。”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之后,给学生引入“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位英雄人物,并对人物进行简要的概述。随后带领学生来进行三个故事的学习,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发生的顺序,并及时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人物冷静的性格特点,以及这些小故事对后续社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从而引领学生还原历史文化,唤醒文化情怀。
二、欣赏影视作品,感知文学魅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言理解能力方面还不是特别突出,尤其是对于古文学习来说,它采用的是文言文形式,学生在阅读分析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有时还会造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错误理解,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为了结合时代教学发展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古文学习兴趣,教师在具体的古文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有效地结合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设备充盈的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协助,给学生播放关于古文内容的动画片或者影视作品,强化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更便于学生进行内容理解和记忆,以符合小学学生发展的特点来让学生感知我国文学的魅力所在。例如,在《揠苗助长》小古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搜集网络资源,给学生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将故事进行再现。“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我们今天就先来观看一个动画片,然后我要邀请学生来讲解故事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接下来教师进行视频故事的播放,并邀请一两位学生来对视频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的内容学习,再进行接下来的古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已经了解了大概内容,所以在学习中也容易了很多。因此,让学生通过欣赏生动形象视频,讲解故事主旨,明确了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养成尊重事物规律、不得急于求成的良好品质,明确传统文化给后人带来的指导性意义。
三、创新文化表演,增设学习体验
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为了符合文化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际观察研究,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此,为了进一步体现当前的教学目标,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文化情怀,可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融入文化表演。即组织班级里的学生共同对某一个古文内容展开活动设计,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知识,实现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例如,在《两小儿辩日》教学中间,学生也掌握了大致的内容时,“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来根据古文内容展开话剧表演呢?”“好,我们现在请三位同学来再现故事情景,大家热烈欢迎。”一位同学模仿孔子冬游的样子,将手背到后方,粘贴上假胡子,另外的两位同学用白话文来进行讨论。由于学生们的形象是模仿古人的形象,非常容易活跃课堂氛围,学生也在充满乐趣的情景表演当中巩固了古文内容,感觉了我国古人的伟大智慧,学习了实事求是的处世态度,传承了良好的文化传统。
四、衍生课本内容,丰富文化意识
在素质教育全面提出的前提下,培养高素质、传承文化内涵的学生成为当前的教学重点。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了解文化几乎都来源于课本教材,能学习到的东西都仅限于课本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意蕴,并没有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文化认识。因此,教师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收集有用的文化材料,在课堂当中给学生进行丰富的文化内容展示,以充实学生的文化感知意识,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传承意识,获得文化审美体验。例如,在《伯牙鼓琴》和《书戴蒿画书》讲解完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琴、棋、书、画”四个方面的文化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四大艺术的起源和具体的代表人物,并对典型的作品进行欣赏,从而指导学生做一个多才多艺、善于学习的当代青少年,鼓励学生不断的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从而丰富文化意识,开阔眼界,坚守文化之魂,扎牢语用之根。
结语
综上所述,小古文教学为学生了解文化传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学生传承文化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改进,采取适应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突出体现了当今教学形式的新颖性和灵活性,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丰富了学生的文化体验,进一步加速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韩修荣.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29):248.
[2]沈艳丽,范艳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古文化[J].中国新通信,2019,21(16):215.
[3]孙霞.小学语文小古文教法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9,(13):63.
[4]张晓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古文化[J].新课程·中旬,2019,(6):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