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作 者:谭 敏
(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湖南 长沙 4100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践行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重点任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培养总目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直观、易于理解的方法进行讲解,给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前提。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方式
前言
地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地理认知,构建地理思维结构的教学途径,为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地理环境创造了条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给学生只进行文字的解读,忽略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新时代的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讨论。
一、图文结合讲解,增进知识记忆
结合图来进行地理教学是课堂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在对同学们进行知识点讲解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从学生们的发展情况出发,采用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学习兴趣,此阶段的学生比较适合采用直观的图示法来进行,如果教师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地理模型,则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这就引入了图文结合教学的方法。图文结合教学是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用图展示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知识点,从而正确地进行解题。例如,在《世界的海陆分布》学习时,由于学生对世界地图不太了解,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比如,先给学生展示一下地球的整体构图,让学生观察地球“我们的地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海洋和陆地。”“嗯,很棒,根据图我们可以看出来,海洋占据着很大一部分,陆地只有小部分,对不对?那么具体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特征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在结合教师的讲解中,学生们开始仔细研读课本,从文字当中提取关键的信息,从而了解到七大洲四大洋的具体分布位置,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地理模型,形成直观印象,加强学习效率。因此,合理的运用图示讲解,可以快速的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提升学习效果。
二、强化课堂提问,调动思考意识
在新时代的课堂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已经不再是一味灌输知识的先生,而是作为一个辅助教学的角色出现。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要求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充分的发挥其作用,真正的从个人学习特点出发,保证个体的有效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必须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考意识放在首位,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质疑,得到思维的开发,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例如,在教学《天气和气候》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个小对话引入教学。“嘶~今天天气真冷,同学们都穿上秋裤了吗?”“穿上了。”“有没有同学知道我们的天气为何变得这么冷呢?冷空气是如何形成的呢?谁来说一下?”“冷空气就是从低温区吹过来的空气。”“嗯,不错,那么不同的地理位置的气候和天气有什么特征呢,是由于哪些因素导致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来进行自主学习,并且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预习之后,教师邀请学生来进行回答,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从而总结出准确的问题答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调动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收获了较好的学习成果。
三、构建知识网络,引导自主归纳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的过程,尤其是在地理学习当中,学生要想掌握牢固的知识,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就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善于总结归纳,将每节课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归纳,在脑海当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图,由大到小,依次进行知识的回忆,在做题的过程中也是如此,从大的知识点出发,再往小的知识点进行筛选,从而缩短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例如,在学习过《中国的自然资源》以后,教师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制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从大的框架开始,依次进行知识点的关键词提取。比如,同学们首先将其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自然资源概况、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在此基础上对各个点展开分类,如土地资源展开即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质量的差异以及如何珍惜合理利用每一种土地类型,从这几方面来构建知识框架,以方便自己回忆知识点,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也能够从大的框架结构出发,迅速发现各个分类的小知识点,提高做题速度,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性格,有利于后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开展课题延伸,进行实际探究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下,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现象,体现学习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内讲解了知识以后,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题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知识运用,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观察现象,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对现象进行解释,不做一味学习课本知识的“书呆子”,而是真正的应用起来。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我们身边的地理”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以此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会运用。比如,在西瓜成熟的季节挑选当地的西瓜和从新疆买来的西瓜进行对比,发现新疆产的西瓜在口感和味道上都比当地的西瓜甜,让学生根据知识来进行思考并回答原因。学生在实践中也得知,新疆地区由于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糖分更容易积累,这跟我们当地的气候不一样,所以生产的水果味道也不同。通过实地探究品尝,更有利于学生明确气候地形的差异性带来的结果,有助于强化内容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当代地理教师,需要摆正教学心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根本情况出发,运用多种途径进行地理教学,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的强化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从而培养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能力的新时代学生。
参考文献
[1]马英锦.谈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9,(8):213.
[2]张丽玲.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构建与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7):187.
[3]何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5):44.
[4]张小宁.浅析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2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