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浅议地铁应急管理

浅议地铁应急管理

作 者:邢娜娜 (1.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454000 2.温县审计局 454850 )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大城市的交流日益增多,交通作为城市间相互交往的"动脉"愈发显得重要,各大中城市纷纷斥资建立自己的轨道交通体系。一般而言,城市轨道交通一般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而其中的地铁由于环保安全、准时准点、客容量大、方便快捷等优点备受青睐,特别是在大城市的早晚高峰时期,随时可以看见地铁上人们摩肩接踵的状况。但是地铁由于空间狭小、封闭性强、客流量大的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容易给乘客们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这时,做好地铁的应急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地铁应急管理现状
一般而言,地铁的突发事件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突发事件,主要指台风、暴雨、雷电、洪水等自然灾害引起的车辆脱轨、倾覆、二次灾害等灾害,可能会出现地铁全线或者局部线路停止运营、乘客滞留站内、人员伤亡等后果。第二类是属于事故灾害,主要指由于塌方、地铁设备故障、停电、客流量超过承载量等原因引起的地铁车辆运营晚点或者中断、脱轨、追尾、火灾、爆炸等后果。第三类属于社会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不法分子聚众闹事、恐怖袭击、劫持人质等因素,导致的乘客滞留、死伤等。第四类属于公共卫生事故,主要是由于传染病、放射性污染、毒气等原因造成的损害乘客身体健康的事故。目前,我国地铁应急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经验不足
我国地铁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相关方面的应急管理经验不足。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具有易发性、复杂性、突发性 、不确定性、后果严重性等特点,导致地铁发生紧急事故时需要采取及时、系统性等手段迅速处理。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地铁发展速度过快,一些陈旧的应急管理手段已经不合时宜了,亟需我们根据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问题,归纳汇总,采取符合现阶段国情的应急手段进行管控,采取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恢复善后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
为弥补我国地铁应急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的缺点,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机制,最好应对突发情况的物资储备,完善法律制度,引进先进的设备等。比如,美国在"九一一"之后就建立起三级响应机制,方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我国也可以借鉴其中的有益经验,完善自身的应急管理机制。
(二)交通压力不断增大
在各大城市的上下班早晚高峰时期,客流量巨大,乘客们极容易出现因为争抢座位而发生吵架、斗殴事件,恐怖分子也容易利用这一时间特点进行恐怖袭击。此外,地铁口往往在人员密集的地区设置站点,流浪乞讨人员也会经常出现在地铁的出入口。这些都极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虽然我国在早晚高峰期会采取加派地铁工作人员执勤、进行人员分流进站等措施,但是根据地铁的监控、安全等数据显示,地铁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还需提升,对消息的获取能力和决策能力方面较差。
二、提高地铁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议
(一)提高应急管理的防范意识
要想把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未然之中,就必须要提高提高应急管理的防范意识,增强事前控制的手段。比如,可以充分调动群众力量进行反恐预防,利用信息大数据手段排查地铁运营风险,加强模拟实战训练,让大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有一个思想上的准备。另外,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要提前在地铁的工程质量方面下功夫,此外地铁的安全通道、逃生通道设置也要合理化和人性化,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地铁工作人员可以迅速指挥人们有序逃生。此外,建立健全地铁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地铁乘警警备力量和警力管理也是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而对于那些心怀叵测的不法分子则需要严格执法,加大威慑力量,严惩事故责任人。
(二)建立健全组织架构
从组织架构层面上来说,城市地铁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到交通运输部门、医疗卫生机构、消防部门、地质部门、气象部门等多个政府部门,在牵涉多个部门的情况之下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那么制定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明确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分工就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形成分级管理 、各方负责的分级响应机制,从而达到统筹规划 、资源整合、部门整体协调的良性互动局面。
具体来说,为了达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的目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应当权责明确,分工清晰,并形成常态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和风险控制。例如,建立地铁风险预警部门来专门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将地铁的大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甄别和风险决策有效结合,提前预测风险,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写水平,在贯彻"简明扼要、方便实施"的前提之下,将应急预案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力保应急预案可以严格执行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再者,要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演练,一方面需要定期组织员工、发动群众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大家的应急管理意识和自救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乘车时间,在显示屏上宣传相关知识和风险应对方案,避免因为突发事件造成的大规模恐慌。
(三)进行全过程控制
从地铁运行全过程控制来看,需要从预防与预警、组织体系、加强保障等方面着手。
从预防与预警方面来看,应当制定安全生产风险评价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监管体系等,有条件的运营方应当引进高科技监控设备和技术,全方位保障地铁运营。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划分安全预警级别,以方便及时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做出相应的部署。
从组织体系方面来看,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故建立总部层级的应急组织体系。比如,成立运营事业总部抢险领导小组或者现场指挥部,从运营安全、抢 险救援、技术保障、信息发布等不同方面 ,为抢险过程提供安全技术等支持,并组织抢险结束后安全运营前的相关工作。
从加强保障方面来看,需要建立涵盖人力、物资、财力资金、医疗保障 、治安安全、通信保障,技术支持等全方面的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地铁应急管理机制有条不紊地进行。
地铁安全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加强地铁应急管理的重要程度不容忽视。本文初步探讨地铁应急管理方法,期望能在这方面能够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邢娜娜 1990年 女 汉族 河南省焦作市 硕士研究生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  温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