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作 者:吕佳珏
(重庆市涪陵第九中学校,重庆 涪陵 4080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物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验作为重要的物理教学内容,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关注。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动脑能力,不仅有利于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能推进物理课堂构成因素的丰富以及学生个人学习体验的快乐化。从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入手,重新审视物理教学策略,是优化物理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氛围;能力
前言
物理领域成果的丰富以及物理学相关行业的发展,让社会对物理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让社会对大众的物理常识水准产生了新的期待。关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锻炼物理思维,形成实验意识与动手操作能力,才能推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提供物理实验操作条件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在初中阶段,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外在、内在条件,促进实验教学的广泛化。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内容的支持,学生个人操作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不断历练。但受到学校教学设施条件限制、教学时间、进度、考试分数等因素限制,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教学目标仍然侧重于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影响了物理实验操作活动的开展。提供物理实验操作条件,需要各方面力量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学生成长而助力。
首先,学校要提高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学校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学校只关注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便会让教师将刷题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将答题技巧作为个人学习的重点内容。在理化加试成为普遍教学现象的今天,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在学校内倡导活学活用、实验参与等物理学习观念,才能引导广大师生在物理教学与学习中端正实验态度。除此之外,学校要以提供足够的物理实验操作设施与相对专业的场地,让学生在物理实验室中,良好的探究氛围中去操作实验。
其次,教师要建立物理实验教学意识。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目的,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学习心态。平衡好实验教学时间与理论教学时间,做好二者之间的衔接,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教师在提供良好物理实验学习条件过程中应当要做的。比如,一改往日先学习理论知识,后做题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先观察实验现象,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再去课本中验证自己的物理探究结果。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平台,还创新了其学习手段。
二、丰富物理实验操作内容
一直以来,教师们没有将实验教学内容作为物理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主要原因之一是物理实验教学需要较多时间,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入大量的精力。丰富物理实验操作的内容,是激发学生物理实验学习兴趣与热情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让更多元素走进物理实验学习环节,促进学生开放物理实验学习眼界,提高个人物理素养。
像在讲解“电热”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传统的实验内容与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与初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匹配。为了让实验操作过程更有吸引力,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有关于电热的多个实验视频,让学生以观看视频的方式集中注意力。突破传统限制,引入一些国外趣味化的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验者改变“煤油”这一实验素材所做实验的结果,从而在思考中知晓之所以选用煤油是因为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且是绝缘体。在学生有了丰富的观看经历之后,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可以利用的实验素材,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提出安全守则。在丰富内容与素材的支持下,初中学生会积极地动起手来。
又如在讲解“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这一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用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多少来磁性的强弱。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且掌握必要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拓眼界,有新的思维突破。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半电磁铁边入电路,闭合开关,试着用电磁铁吸引曲别针。保持线圈匝数一定,线圈内有铁钉,改变电流大小,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保持线圈匝数,电流一定,比较线较远中有、无铁芯时磁性强弱。保持电流一定,线头内有铁芯,改变线圈匝数,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根据不同变量的控制,得出最终实验结论。以此为基础,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思考其他变量,不将实验设置的变量局限在某一个范围内。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其他的实验方式,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料,启迪学生的思维,让物理课堂成为科学探究基地。
三、开放物理实验操作氛围
物理实验操作氛围是否开放,对于学生的操作兴趣高低与成效丰富与否有重要影响。在过去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损坏仪器,出现安全事故。要求学生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步骤走一遍流程。其意义在于,学生参与了实验学习,教师完成了实验学习任务,没有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产生更多影响。
在创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给学生明确一定不能做的事情,特别要注意的环节与操作手法。在保证个人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科学想象力与个性化创造力,利用安全资源开展个性化实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个性化实验思考,与大家一起讨论实验的可靠性以及理论的可靠性。开放的氛围,让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有价值,让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找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想解决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更多地动手,更多地参与,才能使其在学科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了解身边的物理现象,从身边的物理现象中找到物理学习的价值。借助实验操作的教学实践,让全体学生建立物理学习兴趣,形成学习主动性,才能帮助物理学科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施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途径[J].情感读本,2019,(14):120.
[2]梁炳全.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策略探析[J].文渊(高中版),2019,(4):643.
[3]莫文斌.浅谈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策略[J].魅力中国,2019,(9):300.
[4]郑国全.培养初中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探究[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8,(6):140-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