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的策略探究

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的策略探究

作 者:万志华 (湖北省天门市拖市镇第一初级中学 431710)

摘   要:初中阶段是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期。初中班级管理如何紧抓关键期开展教育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围绕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主题,阐释自我管理概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管理现状分析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认识度不足、参与度偏低、自我管理满意度一般和途径单一等。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如逐步渗透管理理念、推行体验式管理模式、制定明确管理责任、应用多元管理渠道等。通过研究为一线教师创新管理模式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自我管理;初中生;班级管理

班级自我管理是中学常见的一种新型班级管理形式。初中阶段学生逻辑思维模式逐步形成,自身素质能力随之提升,自主意识也有所强化,因此,教师尝试采用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各方面能力提升和进步的空间。本文围绕班级自我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一、班级自我管理的概念界定
班级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即学生依据于教师制定的目标要求,按照个人意愿且发挥自己的能力,尝试着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班级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达到教师预先提供的教育目标的过程。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并非盲目性开展,而是由教师做出宏观性引领和引导。
二、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以突出学生管理的主体性,一方面,顺应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挖掘自我管理潜能,为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提供机会和平台,也为该阶段学生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体验管理全过程和解决可能遇到的管理难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实现班级管理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三、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存在问题
(一)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认识程度不足
虽然部分学校尝试着采用班级自我管理模式,但这种新型形式对于学生而言仍是一种理论化概念,实践操作上个人认识程度偏低。主要表现在几方面,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上过于依靠班主任、各科教师和班干部,学生对自我管理认识和理解不到位,自主参与性并不高,尤其是学生对班级管理内容模糊不清,遇到管理难题无法做到迎难而生,积极主动地解决。
(二)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参与度偏低
由于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认知度偏低,参与管理情况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部分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愿意参与,但遇到具体管理问题或者难题时,并没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还有部分表现欲望较弱的学生,由于个人定位不准确,常表现出被动参与管理或者过度依赖教师和班干部,将自我管理视作为一种口号。但从整体来看,初中生参与度相对偏低。
(三)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满意度一般
由于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普遍偏低,管理基础知识不足且缺乏相关经验,实际管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师生间未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教师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指导不足且评价偏低;另一方面,未建立长效性的激励机制,学生得不到教师及时性鼓励和激励,参与热情降低的同时管理满意度也相对偏低。
(四)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途径单一
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常用的途径为依据已有制定进行程序化管理,学生自主性地管理各项班级事务。多数班级仅采用这种单一形式,不仅缺乏多元化的途径,而且自我管理往往只注重管理过程,忽视后期管理效果评价以及对过程的改进。单一化的管理途径并不利于新型管理方式的推行。
四、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一)转变管理思路,渗透自我管理的理念
实现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还需转变管理思路,采用“放管”的管理理念。所谓“放”是指班主任将管理权交于学生,明确下达管理内容,引导学生参与管理过程,感受和体会自我管理的成就感;所谓“管”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管理计划和目标,对于一些管理方法不当和问题及时指导学生主动处理和指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化自我管理的认识程度,渗透全新的管理理念。
(二)推出体验式管理模式,增强初中生参与热度
纵观初中生班级自我管理的参与度现状,增强管理热度还需要推出体验式管理模式。一是结合各个年级学生情况提供差异化的体验方式。初一年级学生应注重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初步了解自我管理相关内容;进入初二年级以后,可尝试性地推出几种体验模式,逐步引导学生参与管理;二是推出班级轮岗管理方式。按照班级人数划分不同小组,各个小组确定管理者角色,如负责人、学习监督员、卫生监督员、班级小记者等,各小组轮岗的同时小组内成员也进行轮岗管理。
(三)制定明确管理责任,提高自我管理满意度
针对初中生自我管理满意度偏低问题,教师应从几方面着手解决,一是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各项管理流程、方案以及遇到的管理问题等应相互沟通与协商,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二是结合学生情况制定明确管理责任,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教师为学生明确管理责任和目标,同时多鼓励和激励学生,使得学生自我管理效能感得以提升。
(四)应用多元管理渠道,拓宽班级自我管理途径
开拓多元管理渠道是班级自我管理模式长期推行的关键。常见的管理渠道包括有“线上+线下”管理方式,即充分借助现代化软件开展自我管理,辅助线下形式以提高管理效果;另外,构建全过程性的管理方式,即各个小组负责不同阶段管理工作,如准备阶段、总结阶段等,使得学生充分感受自我管理全过程,为积极参与管理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推行班级自我管理需把我一定策略和方法,教师和学生明确各自责任,逐步渗透管理理念、推行体验式管理模式、制定明确管理责任、应用多元管理渠道,由此以创新管理方式,为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松林.多措并举——建构自主管理班级制度[J].名师在线,2017(03):96.
[2]刘徐建.赋予学生自主空间 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成效[J].新课程导学,2017(16):98.
[3]张吉杰.初中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性[J].科普童话,2017(08):121.
作者简介
万志华,男,19740919,湖北天门,本科,教育,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