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龙江丝路带”背景下复合型对俄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贸易经济专业为例

“龙江丝路带”背景下复合型对俄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贸易经济专业为例

作 者:迟宇超 崔磊 (黑龙江东方学院,经贸学部 哈尔滨 15006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龙江丝路带”建设中对俄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JC1316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文章以“龙江丝路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来研究我省民办高校复合型对俄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以黑龙江东方学院贸易经济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为例,探索跨专业跨学科,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俄罗斯国情、了解对俄外贸流程及相关政策法规、具有独立的俄语翻译和贸易专业交流能力的综合性对俄贸易人才,为跨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完善积累经验。
关键词:龙江丝路带;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

一、引言
2014年4月,由黑龙江省委提出构建“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设想。2015年,时隔一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龙江丝路带”正式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不断实施,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越来越紧密,比如“冰上丝绸之路”、“CR929宽体客机”、“滨海1号”、“滨海2号”“海参崴自由港”等中俄大项目合作的不断涌现,合作水平的提高对既懂贸易又懂俄语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针对这种形势,“经济学类专业+俄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性、综合型、开放式的人才为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俄语交流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这也是从黑龙江东方学院应用性本科院校的定位出发,为社会经济发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培养第一线的急需应用型对俄贸易人才。
二、贸易经济专业办学定位
贸易经济专业定位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建设,面向全国,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经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能力,了解俄罗斯国情和俄罗斯的风俗习惯;熟悉外贸流程和俄罗斯贸易政策法规 ;具有独立的俄语翻译和贸易专业交流能力 ;能处理对俄进出口贸易业务的综合能力 ;达到国际贸易和俄语双专业本科毕业水平和符合区域人才发展需要的办学定位。 同时,贸易经济专业也被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区域与国际研究东方学院国际政治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弗·菲·别切里察教授的认可,他指出,贸易经济专业这种经济加俄语的专业定位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正确的尝试,只有经济与俄语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本身的特色,随着中俄之间的贸易关系不断升温、中俄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正缺少这样既懂经济知识,又懂俄语的高端商务人才。也希望贸易经济专业能为中俄经贸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三、贸易经济专业复合型对俄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一)满足一个需求
满足人才市场对贸易经济专业 (对俄方向)特殊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
首先,国家发展战略对特殊人才的需求;其次,中俄各类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再次,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
(二)推进两个完善
1.完善课程体系: 专业+外语的对俄贸易经济专业的课程体系除完成国贸专业的基本课程,还要达到俄语普四的基本要求,开设俄语的专业前沿课(对俄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实践课)。
2.完善教学环节: 专业+外语的教学既注重理论课的教授同时又按照外语课的教学规律抓住口语交流。
(三)达到三个提升
1.专业化水平提升:专业与外语融合的对俄贸易经济专业指向性明确专业性系统,使专业化水平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2.复合型能力提升:专业与外语融合增加了从事与国际贸易有关系的多行业的就业机会,适应各类角色的能力增强;
3.综合性实力提升:专业与外语融合扩大了信息渠道和信息量获取,能从多领域和多角度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分析。
(四)实现四项突破
第一突破了专业局限实现了专业+外语的特色;第二突破了原有课程设置实现了前沿学科引领;第三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实现了外语专业教学;第四突破了课时约束实现了早晚自习的系统化。
(五)打造俄语氛围
1.俄语沙龙: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俄罗斯异域文化,提升俄语听、说及语言的应用能力,贸易经济专业每学期组织系列俄语沙龙活动。沙龙活动由外教主持,专任老师辅助,用俄语聊俄罗斯的风土人情、气候天气、美食佳酿、感受纯正的语言环境,活动组织者都由学生们精心策划。沙龙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俄语世界的大门,让学生们在俄语的世界中翱翔。学生们在沙龙活动里得到充分锻炼,每个学生的进步都很明显。大家从不敢开口到夸夸其谈,自信心和语言能力大幅提升。
2.每年开展赴俄短期游学活动
为了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俄罗斯的风土人情,感受地道的俄语文化氛围,了解到俄罗斯高校学生的大学生活,检验学生两年来的俄语学习情况,增添学习的动力,也为了拓宽贸易经济学生的国际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增强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维习惯,贸易经济专业每年都组织大二师生赴俄短期游学活动,活动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找到了差距,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激发,并明确了学习方向。为贸易经济专业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凝练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未来的日子里,贸易经济专业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努力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只有自身的“国际化水平”提升了,才能更好地教育、培养和开拓学生的视野,让我们的学生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要求,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层次和质量。为贸易经济专业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凝练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3.俄语类竞赛
为了展示学生的俄语风采,营造良好的俄语口语氛围,带动学生学习俄语的积极性及学习热情,通过参与活动更全面的了解俄罗斯相关知识文化,补齐由于经济类专业课程课时占据俄语类课程课时的时间短板,贸易经济专业每年有计划的开展多种多样的俄语竞赛,包括俄语演讲比赛、俄语书法比赛、俄语单词大赛,俄语诗歌比赛及参与俄罗斯合作院校组织的相关俄语类大赛等。希望通过相关俄语类大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俄语知识运用能力。
4.打造多功能俄式风格实训教室及国际化会议室: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俄语语言应用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把语言与文化学习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出校门就能身临其境地领略俄罗斯的文化和其独特的风情,通过语言感受文化,通过文化来感受语言,以此增强语言运用能力。贸易经济教研室特建立以实用性、多功能现代化、具有浓厚俄罗斯装修风格的新型实训教室,该教室配备了俄罗斯卫星电视接收器、电子投影仪、全网络无线覆盖、俄式风格壁画及突出俄罗斯三色旗的物品展示柜等,展示给学生们所学语言国家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方面的特色。并将俄罗斯国情课、学生“第二课堂”- 俄语沙龙、俄语听说训练等活动设在此实训室,使同学们在这种独具特色的环境中,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在打造多功能俄式风格国际化会议室中,为了提高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对模拟中俄商务谈判场景的认识及语言的应用能力,特建立以满足演讲、讲座、培训、学术报告、国际性会议、远程视频会议、模拟同声传译等方面需求的新型、多功能性、现代化的充满俄式元素的俄式装修风格多功能会议室。该会议室配备了全清晰投影仪、宽屏幕幕布、可随意组合型会议桌、真皮座椅、俄式顶棚雕花、全无线网络覆盖、充满哈尔滨元素的老照片及俄罗斯元素的标志性建筑图片,高清晰度还原中俄模拟谈判场景。并将中俄商务谈判、俄语竞赛等活动课程设在此多功能会议室,使同学们在模拟的特定环境中,既增强了自信心,又提高了在国际贸易流程中商务谈判环节的语言应用能力。
四、贸易经济专业的人才培养构建的反思
(一)专业+融合度的扩展
1. 专业特色
2016年全国政协委员赵雨森提出“龙江丝路带”作为国家“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利用此契机,充分释放国家政策含金量,促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使之成为黑龙江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希望之路。由于黑龙江省是全国对俄贸易大省,所以迫切需要既懂国际贸易知识,又具备俄语听说能力及跨学科高融合度的综合性对俄贸易人才。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做了一次大胆的改革,本专业课程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国际贸易类相关课程+俄语基础课程+有多年对俄贸易进出口经验的教师来讲授的国际贸易类与俄语融合的经贸俄语课程并增设贸易前沿课程对俄电子商务。
2. 贸易经济专业国际化特色
目前,我专业与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哈巴罗夫斯克国立经济与法律大学、海参崴经济与服务大学、阿穆尔国立师范大学等多所学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3+1+2的模式,来实现中俄院校间的互派留学生;每年组织一次暑期赴俄游学活动,让同学们切身实地的感受当地的俄罗斯文化;积极参与国外院校组织的各类俄语竞赛,来夯实同学们的俄语基础;每年一次邀请俄罗斯合作高校的教授来为我专业学生讲授以俄罗斯问题为主的主题报告会,让同学们对现有中俄经贸合作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不定期的邀请俄罗斯企业家为我专业学生讲授对俄进出口贸易流程实际操作方法,来增加同学们对俄贸易的应用操作能力。通过以上举措,贸易经济专业的国际化特色不断加强、也扩宽了同学们的国际化视野。
(二)专业+人才深度的组合
我专业毕业生共计106人,毕业生就业率大致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就业方向主要是民营企业,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对俄进出口贸易公司、俄语跨境电商、国有银行和政府机关等专业相关行业。根据近四年数据(2016-2019),本专业出国考研率每年基本稳定在百分之8左右,其中,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公费读研3人、自费1人,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2人、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1人、俄罗斯海参崴经济与服务大学3人、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1人。公共俄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为75%,公共俄语四级通过率达到50%以上、公共俄语六级通过率在20%左右。从就业率、考研率和就业去向来看,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较为良好,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从用人单位的整体评价来看,本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方面优秀率达到90.75%,称职率92.48%人。由此可见本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也由于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俄语的跨学科的培养模式,扩宽了学生就业的路径、提升了专业人才的质量、加深了高素质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组合。
参考文献
[1] 迟宇超、崔庆哲.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1):56-57.
[2] 孙岩.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民办高校跨校跨学科俄语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19-20.
[3] 罗蝴蝶.一带一路倡议下复合型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俄语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9(7):139-141.
[4] 崔磊.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对外经贸,2016(7):149-160.
作者简介
迟宇超(1986-),男,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俄罗斯问题。
崔磊(1978-),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