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的实践与探索

作 者:郑燕霞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幼儿园,福建 莆田 351100)

摘   要: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主要渠道,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将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能够真正实现“育心”和“育体”的双重目标,在促进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儿童沟通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可谓一举两得,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拟基于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的内涵解析、价值意涵及现存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的实践策略,以期探索出真正适合幼儿且行之有效的混龄化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实践与探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在此阶段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各项身体机能的发展极为关键,同时也能培养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其从小树立“终身体育”的良好观念。而开展幼儿园混龄化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能够有效提升儿童自主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对儿童的心理层面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一、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的内涵解析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是指幼儿园根据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将园内户外体育活动场地进行区域划分,并在各个区域内投放不同的活动器材以供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时使用,而且需打破年龄、班级的限制,给予儿童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通过在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班级幼儿的接触和互动中掌握人际交往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混龄化的户外体育活动具有自主性、全面性、差异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特点,其本质内涵是幼儿在自主选择户外体育活动并与不同年龄段伙伴的互动中,获得"身"与"心"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的价值意涵
(一)实现“育心”和“育体”融合的有效路径
根据《3-6岁儿童教育指南》以及新发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的内在要求,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必须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共同发展。一般的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只能达到促进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目的,而在心理和能力发展方面却有所忽视。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打破了传统的以班级和年龄段划分幼儿活动范围和区域的既有限制,使幼儿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自主选择和自主探索,凸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并能够培养儿童主动探究的科学品质。此外,通过与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儿童的接触和互动中,促使儿童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助、掌握与人交流沟通的基本人际技能。基于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既能“育体”,又能达到“育心”的目的,是能够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的“育心”和“育体”双重目的的有效路径。
(二)促进互动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3-6岁儿童教育指南》要求幼儿园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促进儿童交往能力和探究能力,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传统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活动形式多为幼儿在教师规定的区域内自由活动,教师作为旁观者注意幼儿的安全,这种形式的户外体育互动不能使幼儿得到足够的锻炼,而且在活动过程中也是“各玩各的”,缺少与其他同伴的互动。而在混龄化的户外体育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同活动,由单边的师幼互动转变为与同龄互动、与大龄幼儿的互动、与小龄幼儿的互动、师幼互动等多元互动,能够让幼儿在与不同人的互动中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技能。此外,由于年龄阶段的不同,较低龄的幼儿在进行体育活动遇到难题时,会主动向大龄幼儿寻求帮助并学习大龄幼儿的运动和操作方式。同时大龄幼儿在帮助低龄幼儿时也能够将自己的知识进行构建和重组,对其表达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三)解决幼儿园活动基础设施不足的重要举措
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供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较为狭小,有些城市的幼儿园由于城市空间的问题,很多幼儿园都建立在高楼大厦之中,户外体育活动转为室内开展,这极大地违背了福禄培尔的“遵循自然”教学原则,不利于幼儿探索发现科学精神的培养。而农村学校则缺乏配套的户外体育活动器材。总之,当前大部分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即使基础设施充足也无法满足幼儿园所有年龄段的幼儿一起进行户外体育活动,这一问题成为困扰众多幼儿园工作者的难题。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幼儿园活动设施不足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幼儿活动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投放设当的器材,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这些活动设施和器材能够得到重复和最优化的利用,很好地解决了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基础设施不足的现实难题。
三、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的现存问题
(一)混龄儿童的认知水平不同问题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是由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共同参与同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学习特点和思维倾向都有所不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易导致幼儿对同一个体育项目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尽管幼儿在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与不同年龄阶段的接触获得多元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能够感受更多的社会性,获得更多的社会性体验,人际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自我探索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但与此同时,由于幼儿之间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使不同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的儿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同时又能使各年龄段的幼儿和谐相处、互帮互助,保证幼儿园混龄化户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所有幼儿的身心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成为了困扰大多数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之一。
(二)幼儿教师的活动计划组织问题
幼儿园混龄化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使一项极其繁杂琐碎的教学任务,教师作为幼混龄化户外活动开展的主导者、协作组、指导者和观察者,该活动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活动计划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找到他们感兴趣又适合他们的体育活动,为他们设计和创设适合他们的运动形式。其次,教师应掌握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和方式,针对不同年龄幼儿应采取不同方式的指导方式,而且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出现矛盾和纷争时,教师需用正确的方式对儿童加以指导,让儿童学会自主解决与他人的摩擦,保障户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教师还需具有较强的活动计划组织能力,教师要会设计完善的组织形式以保证每位幼儿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中并在身心方面都有所收获,教师还需拟定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包括不同年龄段幼儿具体的活动项目与方式、不同年龄段的协调运作、各类器材的选择与应用等。在活动安排方面更要考虑到安全因素、科学因素、协调因素、器材的利用率等。如此纷繁复杂的工作内容将给幼儿教师带来巨大的难题和挑战。
(三)户外体育活动器材的投放问题
混龄化户外体育活动需对幼儿园的活动场所进行区域划分,而在相应的区域内又需投放相应的体育活动器材。而很多幼儿园投放器材随意化,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身体机能发展和发育水平进行体育器材的投放,不利于幼儿身心的整体发展,体育器材的随意堆放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对幼儿造成一定的人身伤害,因此该问题应被幼儿园关注并加以重视。此外,有些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器材投放不足,小班幼儿仍不懂得分享,喜欢独占某项器材不让其他幼儿一起参与,而且他们具有爱模仿的年龄特征,喜欢和其他幼儿争抢器材,在争抢过程中难免产生矛盾甚至肢体冲突,将阻碍混龄化户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部分幼儿园投放器材不够科学、合理,未充分考虑到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状态,只是一味地随意堆放体育活动器材,无法满足各年龄段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和愿望,不利于混龄化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幼儿身心共同发展。
四、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的实践策略
(一)按认知水平划分活动区域,制定不同阶段目标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划分活动区域,充分保证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并获得最优发展。比如根据运动要求的不同创设平衡类区域(如车类区、钻爬区、寻宝区)、灵敏与协调类区域(如攀爬区、球区、滑轮区)、力量与耐力类区域(如投掷区、跑跳区)等不同的活动区域。让幼儿在参与这些区域活动时,自己的各项身体机能协调发展,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内在运动潜能,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为其设置不同阶段的目标,比如小班幼儿可以制定激发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初步掌握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技能;中班幼儿在掌握基本动作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大班幼儿可以适当地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总之,教师需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儿童的年龄阶段目标及器材的功能等要素,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场所进行科学规划和分区,以使每个区域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从而促进幼儿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二)创设游戏情境,科学设计和安排户外体育活动
尽管混龄化户外体育活动是有儿童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和活动形式,但教师作为活动的主导者,应对幼儿的体育活动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积极干预,以防止出现活动混乱、幼儿得不到最好地发展的结果。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也应将游戏贯穿其中。教师在开展混龄化户外体育活动时,可以适当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以有趣的游戏形式来避免枯燥的动作练习。针对混龄性的特征和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具体需求,教师应尽量开展合作性游戏,让各年龄段的幼儿都能充分参与其中并都能体会到合作和互动的乐趣,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并提升儿童的互动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儿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示范性的活动方式,让高龄组的幼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对低龄组的幼儿进行示范,启发低龄组的幼儿进行相应项目的训练。总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其科学设计和安排户外体育活动,尽可能选择趣味性和挑战性较强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树立儿童良好的体育参与观念。
(三)合理投放体育活动器材,满足多元互动的需求
已有研究发现,在 97%的自由活动中,幼儿都在玩某些“玩具”。在幼儿园混龄化户外体育活动中,不能将体育活动器材单纯地当作幼儿的玩具,而应该把其当作幼儿进行交流和共同的重要工具。幼儿园应积极为幼儿创造丰厚的物质条件,为幼儿的体育活动投入充足的体育活动器材,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需求,保障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使每位儿童的身心得到最优发展。其次,器材投放应体现低结构、开放性、生活化,给幼儿创造充足的想象和思维空间,以此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此外,由于幼儿在年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之间的差异,为幼儿提供和投放不同的体育活动器材,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活动原则,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器材和活动方式,满足不同幼儿的多元需求,助推每位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混龄化户外体育活动时幼儿体育运动的重要构成要素,开展科学有效的混龄化户外体育互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还能够促使幼儿自主探索、团结互助等品质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对户外体育活动混龄化加以重视,在开展混龄化户外体育活动时,幼儿园应合理划分活动区域、科学设计活动内容、适当投放活动器材,使其成为助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孵化器”。
参考文献
[1] 傅丽芳.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游戏的实践与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2(14):77-77.
[2]张敏. 提高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6(9):62-62.
[3]章玲. 以区域活动为载体的幼儿园晨间混龄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5(10).
[4] 陈露雅.论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及其管理[D].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5] 鲍茜迁.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考试周刊, 2014(32):19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