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突发状况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突发状况

作 者:张 荣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四幼儿园,安徽 淮南 232007)

摘  要: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虽然教师在备课环节做了精心准备,但是活动的主体是3—6岁的幼儿,多变的课堂还是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形。他们有时候甚至会做出一些让老师头疼的“突发状况”……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突发状况;个体差异;个性 教育

引言
常常听到有人说:“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好组织”、“幼儿园课好上”、 “孩子小,容易掌控”……殊不知,正因为孩子小,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更容易发生,尤其在幼儿园公开观摩活动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更让人头疼。如何恰当处理突发状况?处理突发状况的方法和原则又是什么?
正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复杂过程,虽然教师在备课环节做了精心准备,但是活动的主体是3—6岁的幼儿,多变的课堂还是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形。
状况一 :绘本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开始,老师出示一个彩色塑料包装的“大粽子”,问:“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个粽子是真的吗”?“假的”!幼儿几乎是异口同声。在老师的再三引导下,终于有一个女孩说那个粽子是真的,老师就让那个女孩上前品尝,让她告诉小朋友:“粽子是真的”。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个小男孩大声说粽子是假的。老师就说:“说粽子是真的,可以上来尝一尝,说粽子是假的就吃不到”。那个说粽子是假的小男孩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假的!真粽子是包在绿色叶子里的。”当然,他也没有吃到粽子。老师则说:“别人尝过了都说是真的,你还说是假的,你傻吧。”因此,那个坚持自己观点的男孩眼睛不再看向老师,活动中他一直在来回晃着自己的小椅子,眼神游离,整个活动再也没有参与……而老师也无视了。活动中教师的耐心、细心不够,教师没有“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1]、 没有做到“以幼儿为本,让幼儿全面和谐地在活动中发展”[2]、也没有做到“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
状况二 :健康活动《好玩的身体》。活动开始,老师让每个小朋友找个好朋友,俩俩在一起,紧接着开始游戏:“两个头在一起”、“两个鼻子在一起”……老师的语速越来越快,当说“一只脚和一个屁股在一起”时,状况出现了:其中一个大个男孩把脚碰到小个男孩的屁股上,小个子男孩大哭了起来,并睡在了垫子上,怎么劝导也不起来。公开课中突发这种状况让人措手不及,旁边的老师要把躺着的孩子抱下去时,执教老师摆手制止了。于是下面的任何一个环节他都在坚持不懈地引导:“你想过来参加游戏吗”、“请你过来和小朋友们站在一起吧”、“你来当裁判,看看那个小朋友做得最好”(此时那个小男孩或两手摊开或歪头咧嘴或站起来再躺倒)但老师始终在引导:“来,和老师一起爬山洞”、“我相信你,你会做得更好” 、“来吧,你是最棒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终于忍不住加入到游戏中。整个活动完美诠释了教师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关注幼儿可持续发展”[4]的理念、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5],也把“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6]展现得淋漓尽致!
3—6岁的孩子会调皮、捣蛋、撒娇等,各种不可预料的“突发状况”时常发生。结合二十多年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对集体活动中突发状况的处理原则及方法的理解。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突发状况的处理原则
  1.变被动为主动,因势利导
面对突发状况,教师要沉着冷静,不要害怕这种“突然袭击”,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突发状况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促进教育教学(比如,“随机应变法”中的小飞虫)。
2.仔细观察,巧妙暗示
当幼儿心神不宁、紧夹大腿时应是幼儿内急要上厕所,可点头暗示其先去入厕;当幼儿东张西望、摇头晃脑小声说话时,教师可用眼神暗示,并把手指放嘴巴上示意其专心听讲。
3.平和心态,宽容对待
在遭遇突发状况时,教师要以平常、宽容的心态去对侍(事件二中的教师就是如此),让幼儿在和谐美好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享受学习的快乐。
4.突发状况游戏化、拟人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把突发状况游戏化、拟人化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让幼儿接受,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
  1.不抛弃、不放弃法
状况一与状况二中的幼儿都是“个性很强”的孩子,这就是考验老师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机制了。教师B对此十分镇定自若,他一方面安慰、鼓励,另一方面坚持不放弃、不抛弃、循循善诱……当孩子最终参加游戏时,全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既是对孩子的鼓励,更是给予老师的赞誉与肯定!
 2.反问法
幼儿想象力丰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问“为什么有的鱼冬眠有的鱼不冬眠”令教师难以解释。教师反问:是啊,为什么有的鱼不冬眠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回家查查资料,看谁先找到答案,明天来告诉老师。这样的处理,既保护了幼儿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幼儿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随机应变法
幼儿正在学习律动,突然从窗户外飞进来一只飞虫,幼儿都叫了起来,这时教师面带笑容说:“小飞虫,你也要来学跳舞啦!你还要当小裁判,让老师给跳得最好的小朋友贴小红旗!”教师运用幼儿的 “泛灵论”解决了这一突发事件。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7]。因此,对于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师要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宗旨,重视个体差异,以幼儿为本,巧妙妥善地处理突发状况,这样,教学活动不但能够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个性的发展起也到了良好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5]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说明 四、2).
[2] [4]《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
[3]《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 弟十条  ).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 总 则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