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都信奉“严师出高徒”,但是,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教育是感情与感情的付出,一味地强调“严”恐怕只能“治根不治本”。真正能从内在去教育好学生的,应该是老师们的宽容和理解。
关键词:宽容;批评;希望;光芒;成长
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科]穆尼尔.纳素夫
一、 苦口未必是良药——宽容是微甜的良药
人们总是喜欢赞赏多于批评,孩子们何尝不是呢?刚当班主任的那一年,总是心浮气躁,班上调皮捣蛋的那几个孩子老是惹些小麻烦,没什么经验的我总想着把这些苗头扼杀在摇篮中。于是采用了“杀鸡儆猴”的做法。刚开始的几天还有点效果,但后来却发现并无实质的改变,甚至我和他们的关系渐行渐远。
例如:一节班会课上,我让他们写自我评价。一个学生却趴在桌上。本子收上来的时候,我看都没看直接把本子扔回去让他写。他也很大火气地把本子扔给我,还甩了句“自己看!”之后,我跟这个学生的关系很僵,每次找他谈话他也对我不理不睬,学期末,他也辍学了。
我开始寻思,我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出了点问题?直到一天,善意的同事提醒我:“人们都喜欢甜的而非苦的,更何况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非得逼他乐意接受苦口的良药?而谁又规定了,良药就必须得是苦的呢?”我如梦初醒,作为一名老师,每天面对几十名孩子、几十双充满渴望和期待的眼神,我们的一言一行、情感态度,无不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当孩子犯错或表现不佳时,严厉的批评,大声的斥责,换来的是表面上的顺从,但同时也在孩子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师不仅没有转变了孩子,反而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伤害了师生的感情。如此看来,我们一直强调的“严”未必是良药,宽容也许更能药到病除。
二、 希望种子的萌芽——宽容是肥沃的土壤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他可能会开出一朵小花儿,他可能会长成一株小草,他也可能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是在他长成之前,我们谁也无法预料他是怎么样的,于是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心地去浇灌。
我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她个性较强,性格倔强,成绩中上,写得一手好字,但是总是犯些小错误。我在班上对她批评过几次,但她似乎不太服气,心里有些小想法。有一次,她所在的值日小组没有按时完成好值日任务,我让她们第二天重扫一次。下课后,她来到我办公室“喊冤”,说她已经完成她个人的任务了,只是其他组员没完成好。我没有苛责她,笑了笑,让她在我旁边坐上了,让她伸出手掌看看五根手指,并告诉她“你是最长的那一根手指头,做事总是比别人认真比别人快,但一根手指头是抓不住沙子的!”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念向我提出不要当众批评她的要求。我笑着说:“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后果。你其实很优秀,只是还有一些小毛病需要纠正。”第二天她递给我一封信,信中表示她愿意纠正自身的小毛病,并让我监督她。自此之后,她的小毛病果然改正了许多,成绩也有了飞跃性的进步,还经常与我如朋友般地谈心。
生活中,宽容可以产生奇迹。如果说孩子们是种子,那么宽容就是肥沃的土壤,能让种子萌发无限希望。
三、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宽容是颗冰清玉洁的心
宽容是一颗冰清玉洁的心,它会传递人性,唤醒良知。
很多时候,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上短暂的45分钟,不经意间一个宽容的表情、一句理解的话语都可以如同水珠一般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班上有一位同学,常常会遭到其他同学的捉弄。有一次,班上几个男生恶作剧,把装有尿液的瓶子塞到人的饮水壶里。我得知后很生气地把这几个男生叫到办公室,也将被捉弄的这位同学叫到办公室旁听。了解清楚事情后,出乎我意料的是,被捉弄的他非但没有生气,还向我帮忙求情“老师,算了吧!既然已经道歉了,那事情就算了吧!”他看我不太相信,又补充道:“我们不也常惹您生气吗?您不也每次都原谅我们?而且,就像您说的,我们还得做同学啊。”说罢,我深深被这番话感动了。也体会到作为老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是一滴滴小水珠,可以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也可以折射出他们隐藏在心中耀眼的光芒。这不正是“宽容”这把钥匙开启了孩子心灵善良的窗户吗?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磕磕碰碰并一路摸索前进,收获点点滴滴的微笑。我常想,老师是孩子心灵的导师,点起一盏“宽容”的灯,能照亮他们的心田,教会他们成长,而成长的又何止是他们?多一点宽容,我们的教师生活,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会增添更加靓丽的一抹色彩!
参考文献
[1]《赏识你的学生》,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2]《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
[3]《做人民满意教师》,苍南县教育局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