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分享式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分享式教学探究

作 者:罗冬娥 (江西省高安市黄沙岗镇中心小学,江西 宜春 330800)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动性,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分享式教学模式,不仅非常契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强化了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在分享式合作教学模式中,学生将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内化的过程,付诸于同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当中,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闭门造车”式学习,在不断地合作交流中,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起到“1+1>2”的合作学习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有裨益。笔者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以及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小学数学分享式教学实施策略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享式教学;策略探究

一、注重分享时机的把握
在分享式教学模式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以及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精细的准备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分享式教学更加高效、高质量地进行。这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分享教学实施的时机,如果教师没有充分做好备课准备,没有把握好分享时机,那么课堂教学的节奏就会显得非常不合理,学生也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探讨学习,反而会让课堂纪律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教师在实施分享教学之前,首先要充分做好备课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要点和难点,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让分享教学实施的时候,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善于分析和抓住学生分享学习的节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途径地进行分享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给出题目“比较 和 的大小”学生在进行思考的时候,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 大,有的认为 大,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行分享教学的节点,教师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比较方法进行探讨,并共同找到正确答案。学生在互相谈论的时候,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同时在交流共同和共同探究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享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分享教学时机的把握,做好前期准备,善于抓住分享节点,提高分享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分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分享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教学,之后学生独自思考和探索,才有东西同他人进行分享,如果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学习,只是倾听别人的想法,就会使得分享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实施分享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具体到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先让学生独自思考问题或者独自学习知识,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或者有一定的学习心得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不直接给出算式进行教学,可以先给出“乘除法比加减法优先级高”的概念,然后给出算式“ 4×2+3=? 4÷2-1=? ”让学生们先自己进行计算,然后小组之间对比答案,并进行探讨学习。
2.锻炼学生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在分享教学中,学生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只有在互相尊重、互相倾听的基础上,学生之间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实现不同思维之间的碰撞,发挥共享的优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渗透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例如交给学生一些,谈话时候表示尊重的基本礼仪;在学生进行分享交流的时候,指导学生按照次序依次进行发言,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记录。
3.培养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在分享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比较好,那么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和交流就会更加有效率,在知识学习和思想沟通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简介明快,更加容易让学生之间碰撞出“思维的花火”。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题目,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知识的转述的表达,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在让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深化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合理组织小组交流
在分享教学模式中,主要的“分享”手段就是学生之间组成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组内进行思想和认知的分享。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合理的小组不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互相监督。主要有两种分配方案,一种是按照座位次序,让学生前后桌之间组成知识分享学习小组,这样在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进度安排上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一种是遵循“同质异构”的分组原则,让学优生和学差生合理分到一个小组,而小组之间的水平相对比较平均,这样十分有助于小组之间进行对比和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分享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共享认知和学习心得,更是要求学生在课下也积极进行学习资源和学习心得的分享。为了方便学生找到分享知识的节点,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设计比较有思维性,或者有多个解题方法的题目,这样学生在分享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有所收获。例如在教学“对称轴”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具有多个对称轴的复杂图形,让学生进行作图。在下节课的时候,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记性交流和分享,共同找到所有的对称轴。总之,教师要做好分享学习小组的分配工作,让学生在分享教学模式中,能够高效高质量进行学习。
总之,分享教学模式是将学生放在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效用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创造和抓住学生进行分享学习的节点,重视对于学生分享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做好分享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知识内化效率,综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陆瑶.乐学·自主·分享——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思考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142-143.
[2]李明伟.基于分享式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初探[J].辽宁教育,2013(15):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