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微课等不断进入到我们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帮助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美术课堂的运用,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教师攻克教学重难点,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美术教育活动;信息技术;应用;优点
引言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我们的美术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短时高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势不可少。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美术课堂的运用,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教师攻克教学重难点,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一、激发兴趣,提高参与效率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偏小,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都是直观形象的。而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外,使用最多的就是图片、挂图等,这些对于孩子来说相对平面,缺乏动感,较难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不了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根据美术活动设计的内容,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再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幼儿感官,达到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小班绘画活动《小草》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先为孩子呈现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再配上声音“今天妈妈不在家,我的肚子好饿呀,我得出去找点小草吃。”当兔子来到空空如也的平地上时,我们便可以通过动画形式为孩子呈现一株株正在生长的小草,不仅可以吸引孩子注意,更能让孩子了解草是由下往上生长的,最后引导孩子帮助更多的小兔画出他们喜欢的小草。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死板、抽象的画面变为色彩丰富、主题鲜明的动画,这样不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让孩子愉快、轻松、积极地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更能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效率。
二、开阔视野,提高幼儿创造效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那在活动中就需要孩子自我进行创造,但是创造大多需要大量的基础经验做铺垫,而幼儿本身经验的匮乏常常会阻碍孩子想象的发挥。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再进行整理,通过不同手段把资料“整合”起来,给孩子一定的直接经验,从而更好的激发其创造力。如:在教学对称画《倒影》时,这一活动的要求是让幼儿在掌握对称画技巧的基础上,根据想象,自己创作一幅与倒影有关的作品,内容不限。在活动中,孩子很容易掌握对称画的技巧,但是他们对倒影的已有经验却很缺乏,在活动前我便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了许多如:树木、房屋、小桥以及高山夕阳等等不同物体、不同形态的倒影图片,这些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感性材料不仅增长了幼儿的知识、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为他们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了信息资源,同时还开发了幼儿的创作愿望。
不宜提供范画,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出示范画,比如在幼儿的创作中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优秀绘画作品供幼儿欣赏,这不仅能拓宽幼儿思路,对于部分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也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解决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难题”
在大班额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难题”,这些难题有时会直接影响整个活动的效果。就拿一个简单的折纸活动来说吧,教师在示范环节中,孩子就会因为座位、示范的角度等客观因素而无法看清老师的方法步骤,增加了整个活动的难点,影响活动效果。但自从微课进入了我们的课堂以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将整个折纸的方法步骤拍摄成微课,在教学活动示范环节,直接以视频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不仅能吸引孩子注意,使幼儿清晰直观地观看到整个折纸的细节步骤,更能帮助教师克服课堂教学面临的困难。
教育部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答问中提出: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可见美术欣赏活动在整个美术活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往往美术欣赏活动是教师最不好设计的,一不小心,整个活动的组织就会平淡无趣,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从而无法达成活动的目标。但如果将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进行很好的整合,我们就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增长幼儿见识,带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幼儿进入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意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突破教学活动中的难点
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活动的难点。比如:在想象画《野蜂飞舞》这个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根据想象借助线条画出野蜂飞行的路线图,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就是整个活动的一个重难点。如果引导不正确,幼儿很可能就会画出一些简单的路线图或一些凌乱的线条。但在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借助音乐《野蜂飞舞》,先带领幼儿欣赏诙谐的音乐,利用身体部位感受音乐里的高低长短变化,最后借用音乐作为背景画出野蜂飞舞的路线,这样就能轻松把音乐的旋律转化成一张张色彩斑斓的线条画。在整个活动中音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结语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信息技术进入我们的教育活动中,为我们的教育活动增添助力,为我们的课堂增添趣味,让我们的儿童获得更美的童年。
参考文献
[1]陈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养成教育[J].时代教育,2016(8):253-253.
[2]李君玲.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J].读写算:教师版,2017(1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