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从学生身体素质看大学体育教学

从学生身体素质看大学体育教学

作 者:曲喜峰 (山东省青岛市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贯彻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了教学改革的热点内容。但是结合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来看,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教育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的局势。本文简要探究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存在的状况和问题,并分析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学生身体素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便利性的科学技术、设备逐渐产生了依赖感,却严重忽视了进行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加之繁重的学习压力、繁忙的工作节奏、激烈的社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民整体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之中,大部分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就业竞争压力加大,这些因素都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与此同时,智能化的电脑设备和网络游戏也侵占了大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意识。根据现代化的研究数据表明,如今肥胖比例增大、耐心程度降低都是大学生身体素质滑坡的体现,由此可见,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迫在眉睫,大学体育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一、学生身体素质的状况和存在的教育问题
经过对本校大学生体能测试的总体结果进行分析,很显然,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相对于2015年来讲,大部分大学生的肺活量都有所下降,同时女生的肺活量水平由2015年的3156L直接降低为2018年的3150L,男生的肺活量也相对减少了5L,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身体技能水平都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在中长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以及引体向上的体测结果来看,虽然高校中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现在没有得到提升,中长跑、引体向上等素质甚至出现下降趋势,肥胖率也有所增加。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无论是学校、体育教师还是大学生,都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进行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由于部分高校大量的经费都投入到了科研教学之中,减少了对体育教学设备、仪器的投入,这样就会导致大学体育课堂中的运动设施陈旧,同时加大了不安全因素的使用风险。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考核学生的身体素质标准欠缺灵活性。结合当前教学的情形来看,学校考核学生身体素质的形式是体测成绩,这种方式明显具有弊端。如果对于一部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说,规定的标准十分简单,但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来说,标准可能就会过高,这样就会挫伤这些同学的自信心,也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
(一)强化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结合当前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标准,高校和体育教师都需要积极的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全面深化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高校需要充分的发挥带头作用,全方位优化教学模式、强化师资力量,提高体育教学的地位,同时向广大师生大力宣传开展体育活动的意义。对于不愿意参与体育教学的学生做心理沟通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对自己未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教师方面则需要不断的接受体育教学的培训,在体育课堂中结合先进的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并且教师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学生方面也需要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强健的体魄才是支撑其伟大灵魂的重要根基,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还能够放飞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学生调整心态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开展竞技体育,丰富锻炼形式
大学体育教学在改革的过程中,高校还可以协调各个部门组织丰富、有趣的体育比赛,同时放低参赛的门槛,除了常规的体育竞技项目之外,开发一些新颖、有趣的竞赛,吸引学生参赛的兴趣,同时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体育竞技氛围。学校可以将各种体育竞赛的奖励落实到学生个体,同时与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划相挂钩,除去正常的冠亚季军之外,还可以设立一些其他鼓励型的奖项,奖励的形式也不应局限于发一些生活用品等奖品,这些奖品用完就没了,应颁发相应的奖牌、奖杯或获奖证书,能给获奖者终身的美好回忆,从而能给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大力的支持体育类社团的创建和发展,对于一些优质的体育社团给予充分的便利,同时为这些社团提供活动的场地与器材设置等等,必要时还要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赞助,以便这些体育社团能够开展出更高质量的体育活动。
(三)建立完善的体育考核评价体系
经过实际的教学实践研究可知,当前现行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的缺点就在于忽视了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性格品质等因素,改革现有的体育考核标准体系已经势在必行。高校和教师要侧重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内容的考核标准体系,要充分的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尊重大学生的先天条件、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科学的评价每个大学生的体育成就。其次,再根据大学生的生理情况和心理水平选取教学模式,削减常规体育科目在体育考核成绩中占据的比例,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大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参与体育课堂锻炼的乐趣,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让体育教学更具有普适性、亲和性,使得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也更加的科学和规范。
总而言之,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整体水平偏低,最近其原因还是由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局限性,思想层次较浅,同时改革的方向不够全面。由此,高校和教师要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和思想,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建林. 从学生身体素质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J]. 体艺教育,2017,(04):12-13.
[2] 郭永利, 薛斌. 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看云南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 思想在线,2008,(S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