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实践教育模式探索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实践教育模式探索

作 者:纪爱国 (山东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273115)

摘   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与应用学科结合紧密、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它涉及到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电路与系统设计及应用、信息的采集处理技术、集成电路设计、SoC 芯片设计等内容。正是基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特点,实践教育模式就成为了我们探索的重要课题。实践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创新,这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笔者就从实践教育模式为切入口,探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教育模式;实践教学

前言 
目前,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与发展。鉴于此类要求,我们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对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在"3+1"校企联合培养基础上提出了认知、实习实践和就业"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从实践学生选拔、企业实践以及增加实践企业就业人数出发,力争探索出一条能够提高企业承担实践教育积极性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新模式。
1、电子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市场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特别是高层次的设计人才短缺。而国内目前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呈现为多样性,只有包括清华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8所高等院校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11所重点院校拥有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很多一般的高职院校在教学水平和学生生源水平上远远不及重点高校,所以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上还远远不足,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生产的需求。
也真是基于此类综合因素,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学校教学的根本目的。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实践教育模式
2.1加快课程建设与改革
人才培养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偏工程为宗旨,培养具有扎实的微电子技术领域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工艺制造以及相关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以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工艺、电子器件和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技术应用等方面为专业特色进行课程建设改革,具体的改革内容如下。
2.2合理优化和设置课程
首先,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按需设课,明确设课目的,并注意专业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之间的衔接与学时比例,加强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电路工艺方面的课程设置,突出微电子技术方向的特色,明确专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将相关课程设置为课程群,通过相关课程的有效衔接,突出能力培。其次,随着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注重本专业课程设置的不断更新和调整。
2.3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讲课中注重讲解和启发相结合,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实验中注重方法和原理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考试中注重面上与重点相结合,概念与计算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重点开展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将相关实验课程的教学录像上网,通过网络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
其次,注重双语课程的开设与优秀经典教材的使用相结合,双语课程与国际该课程接轨。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在电子专业实验教学中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入了现代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仿真软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启发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由教师介绍本课程的实验内容以及本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并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业界有名公司所做过的研发和他们使用的研发平台;其次对每个内容设置简单并具有实用性的实验,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小规模的系统设计与调试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察,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题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做出实验结果。 
2.4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一方面学校可以广泛联系企业,按需培养。学校要不断挖掘能够与本专业合作的企业,邀请企业专家进校组织培训或者讲座。同时,要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学习企业管理文化和产品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有目的的在实践教学中灌输生产理念,帮助学生明确就业导向。同时,把企业的动态需求及时融入到教学当中,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专门人才。
另一方面要学校要与时俱进,搭建网络平台,自助学习。学习网站是实现师生互动最有效的平台,里面共享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自助式的学习。同时,利用网络远程教学的交互性,老师布置设计任务,学生全员参与、课上课下联动。因此,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增进教学的活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结
总言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实践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程,其次要着眼于学生发展需要,再者要综合企业人才需求,综合定位专业教学目标、制定专业课程,加强实践培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实践中创新。当然,以上建议也仅是笔者个人经验之谈,更多教学实践策略有赖于各位同行工作者,笔者也将会在后续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王波,张岩,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379-382.
[2] 刘玉宏,朱昌平.课内外相结合的电子技术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5):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