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期的幼师数学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提问的方式,这种提问方式需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积极的思索和探讨,课堂提问也属于一种教学手段,能够开动学生的大脑,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对问题精心进行设计,然后运用灵活的技巧,这样就会收到较高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幼师数学教学;有效提问;探究
引言
提问对幼师数学教学十分重要,课堂提问看似简单,实则蕴含诸多学问。教师需要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掌握提问方面的技巧。但是,教师如果提问的方式不够精彩,将会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技巧。
一、有效提问的作用
(一)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兴趣,帮助学生将心理方面的障碍全面消除,让学生将对于问题方面的恐惧心理全面消除。设置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具有一种问题意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面前畅所欲言,尽情的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想,让教师尽情的了解自己的内心,对于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敢于告诉教师,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便于从数学中探索一个真理,直接的用来探究。
(二)利用提问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可以让思维客体广泛联系在一起。对待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时,需要对这个问题做到举一反三。真正解决相关题目时,最好能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利用灵活多样的发散性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多角度的对问题进行思考,自己学会将其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套独特的数学创新性思维模式。例如:学习分解因式时,对X6-1进行分解,教师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对因式进行分解。多数学生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X6上面寻找答案,想出的解法会有两个。第一解法,X6-1=(X3)2-1=(X3+1)(X3-1)=(X+1)(X2-X+1)(X-1)(X2+X+1)。第二种解法X6-1=(X2)3-1=(X2-1)(X4+X2+1)=(X-1)(X4+X2+1)(X+1)。
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题目进行思考,然后想出不同的分解方式,这样就会让学生多一个解题的思路,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1]。当学生看到两种不同的解法之后就会受到启发,从而会想到分解X6,思维敏捷一点的学生还会考虑或许还有更轻松的解法。例如:X4+X2+1=(X2-X+1)(X2+X+1)。同时,还会思考X4+X2+1有没有更加便捷的分解方法。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一)利用时机设置矛盾
课堂上如果没有提问,整个课堂就会变的平平无奇。教师需要进一步对教材内容深入进行研究,将突破口抓住,有意的给学生制造一些困难,提出一些疑问。这些问题的设置会对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产生一定的突兀,从而让学生的心理上具有一定的冲突。当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发生矛盾时,就会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这样就会锻炼学生对问题具有一定的解答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只有自主的进行探究才可以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了解。
(二)提问需要变直为曲
课堂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这就需要灵活的对多种方式进行提问。如果守着一个问题不停提问,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如果直接提问更会让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整个问题也不会存在启发性。因此,教师需要多设置一些问题,设置的问题最好能够灵活多变,学生必须通过思考才能得到问题答案,思维也会不断跳跃。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不能让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到答案,设置的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设置的问题还需要结合学生具体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探索兴趣,对数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三)抓住学生的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节。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借助,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数学知识框架。对学生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在这样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解决数学问题具有较大的兴趣。实际展开教学时,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对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加强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学生对这些在探究中,思维会进一步得到激活,脑筋也会进一步开动,这样就会让学生之间互相的展开协作,培养学生对数学较大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方面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给学生预留思考和想象空间
教师具体提问时,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来思考和探索,对学生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鼓励能够大胆的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课程结束后需要给学生布置练习题,练习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提问的方式,这种提问方式是间接方式,提问方式如果使用得当,会发挥不错的效果[2]。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的通常理论知识比较多,采用的例子较少,学生很难对具体的习题进行掌握。课后,学生一定要多做一些习题,对教师讲述的新知识进行巩固。通常都是熟能生巧,只有做大量的习题,学生才会自己学会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转换。
结语
综上所述,对幼师进行数学教学时,采取的提问方式一定要具有技巧,让提问教学的效率有效提高。学生学好数学,需要学生密切的配合,学生需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怕困难和挫折。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如果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这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探讨的话题,学生会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能够具备探索更加简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邬平平. 有效提问,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4): 71-71.
[2]李俊峰.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探究[J]. 数学之友, 2017(12):16-17.
作者简介
王殿文,出生年月:1981年6月17日;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祥云镇;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