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的运用艺术

浅析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的运用艺术

作 者:马 珀 (潍坊职业学院 261021)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它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扩充和革新。本文以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运用为实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思想的启迪,教学过程中艺术化的处理, 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创新能力,实现锻炼学生实战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法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扮演传授知识者角色,而是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实现教学目的。案例教学不仅要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满足,更要注重思想上的启迪。这就要求运用案例教学必须要像艺术创作一样讲究艺术风格和运用的艺术。
一、 讲究“留白”艺术,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
“留白”是美学理论中的术语,它是指作品未明确展示的部分,也蕴含着通过作品展现的部分而向观众和读者暗示出寓意。画家和作家总把绝妙的东西和深刻的内涵留给阅读者去思考和想象。案例教学也讲“留白”艺术,它是指教师未明确讲出而暗示给学生、有意留给学生想象和思考的东西。
教学中教师有时会把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跟他们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等同起来。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总担心学生听不明白,搞不懂,把握不住关键情节,因而对不很难懂的案例内容反复无聊地介绍与诠释,讨论与研究活动还未展开,而案例具体情节甚至某些结论学生已经全部知晓。这样一来,至少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使学生觉得内容简单而又无趣,没有再做深入研究的必要,很难集中精力开展案例研讨分析;二是极易促进学生依赖思想和分析研究的情性,为以后此类练习埋下“祸根”,与我们主观判断恰恰相反的是,在案例练习中表现最活跃的往往是那些不守“规矩”的学生,别看他们成绩平平,却常常语出惊人。这些学生都有着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对专业信息的敏感。他们只是在思维的深度、条理性和表达能力上,尚需教师的点拨。
案例教学中教师可引而不发,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澜,让学生自己思索通向答案的途径;教师也可有意描述案例中的主要现象,让学生概括归纳结论,即“龙”由老师画,“睛”由学生自己点;教师也可只介绍案例部分内容,或者只讲出问题的原因,留下疑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寻求问题的答案。案例讨论中学生作出的一些结论 与答案,教师不必急于做出评判,而是启发学生再思考、再讨论、再研究分析,从而得到更多的创造性设想与更深刻精辟的结论。教师在疑难之外给学生留下时间进行讨论与思索,有时直接突破难点会更有些“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部分案例在学生讨论完毕并形成讨论分析结果之后,教师可把真实背景资料“抖”出来,这会诱发学生探索看法差异的更大兴趣。
 “留白”要有非常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杜绝随意与盲目。同时,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留白不宜太多过滥。案例的讨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种有序活动, 不能变成信马由缰式的自由空想。教师的留白设计要与教学环节形成很好的衔接,为学生案例讨论活动谱写出和谐的前奏曲。
二、 归纳案例相似性,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但相互之间有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诱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从相似的原因思考相似的结果;从相似的方法推断相似的结论;从相似的现象推断相似的本质。这一方法 与数学教学中的例题和练习的关系如出一辙。对于习惯了“例题+练习”模式的刚进入大学专业课堂的学生来讲,案例练习是他们巩固理论、加深理解的一种最“亲切”的方法。
对缺乏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不具有专业经验的大学生来讲,通过示范性案例剖析,先使学生形成经验性看法,然后进行相似情况的案例练习,可促成学生对类似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形成定的认识原则。特别是属于方法训练与管理经验积累的案例,采用这套方法比较合适。但对于经济、管理的具体问题的联系则不宜过分强调这套方法,因为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后才能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
《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在教学整体结构安排上,理论教学内容和前期教学方面的安排,应重点强调相似性这一点。目的有三:一是便于学生迅速形成一些经验的必要积累,二是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信心,三是为后期综合性个案分析练习开展奠定良好而扎实的基础。
三、 掌握评判艺术,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由学生发言,阐述对案例分析的观点与看法。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因成绩差,受到的重视和认可相要少。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自信心不强,表达能力差,自我表现的勇气不足。因此,教师对一位学生的“迅速”评判,会使与他持相同理解的很多同学立刻放弃,不假思索地放弃。这样往往容易使学生对问题不求甚解,不善于坚持自己的观点,缺乏主见;也容易掩盖很多问题,使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所以,教师应尽量组织学生参与评判,两派或三派甚至更多的观点平等地进行辩论。这种良好的讨论与研究氛围便在一片激烈的唇枪舌战中形成,效果往往会超乎教师的想象。当学生分析方面出现错误时,教师可有意先不点破,而是引导全班同学转换角度或者引申思考,追加提问,并最终得出问题研究的结论。当部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出现较大分歧时,教师不宜简单地结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而是抓住分歧,鼓励学生进行多向甚至逆向思维,然后展开讨论,并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即使是学生回答完全正确,也可佯装不解而向学生进一步提出更深甚至更刁钻问题,待一番有趣的讨论或激烈的争辩后,再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肯定,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更深地把握知识。特别对于有非常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必须给予适时的表扬和肯定。
另外,运用案例教学还要注意知识传授时语言表达的技巧,资料的选择与问题的设计安排。这样一堂课便会是时有风起云涌力挫山河之动,时有荷塘映月小桥流水之静;会时有登山般险象环生,时有剥笋般豁然开朗;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编著.教学方法应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小桔. 从教学要素的变化看教学本质的演进[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 .
[3] 黎恩勇.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5.
[4] 马健生,邹维. 论教学是一门领导的艺术[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
[5] 李博 李允. 教学顺应艺术探析 . 教育教学研究[J].2018, (11)
作者简介
姓名:马珀;出年年月:1976年6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潍坊;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