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 者:张开琴 (贵州省赫章县兴发乡中心小学 553202)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同时又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主阵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只有提高“教”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课堂教学中的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最大容量的获取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本文就来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三、重视文本内容的品读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如一年级教材 《 家》 一课,这是一首儿童诗, 只有短短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用学生生活中可感可知的事物作比, 让学生跳出头脑里固有的自己的那个小家的概念, 对“ 家” 先有广度的了解; 第二句话启发学生体会到祖国是我们的家, 没有祖国的哺育培养, 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对 “ 家” 再有深度的理解。只有教师读懂了教材, 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读懂教材。
         四、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提高课后反思的有效性 
  课后反思即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的一种返观自照。课后反思是教师获得教育经验,提升教学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的新要求。不断地反思会促使教师不断地发现自身存在的多方面困惑与不足,并积极拜师求教,学海寻宝。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