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以《好孩子》为例谈小班德育课程生活化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以《好孩子》为例谈小班德育课程生活化

作 者:徐 瑛 (长兴县开发区中心幼儿园,浙江 湖州 313100)

 

 
摘   要:德育是个终生学习的概念,是一个社会化的活动,需要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点滴就是一个品行的最好体验,把德育课程融入幼儿生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最大程度的挖掘幼儿生活经验和风细雨般的渗于一日生活,行云流水的集体教学中领悟生活礼仪,水天一色践于游戏活动对生活规则的再体验,是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渗透与感悟德育最好的方法,是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有利途径。
关键词:德育教育;幼儿生活
当我们仔细解读《好孩子》这本书后,你会知道德育与幼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德育的开展不是授而是渗,只有在一点一滴的渗透中,如春风般潜入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目的,否则再好的传授也无济于事。应怎样在小班的孩子中开展德育,选择怎样的切入口才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培养幼儿做一个健康的人,需要从小做起,需要在生活中逐渐体现。
一、和风细雨渗于一日生活——生活经验多挖掘
《尊重》篇章‘一层意思是个人自尊自爱建立自信的基础,一层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础。’小班孩子初入学,是第一次独自面对社会,第一次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众多的第一次非常需要自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1.挥手间的礼仪教育
礼仪包括言谈举止是一个孩子给人最初最直接的影像,其实就是学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良好的礼仪行为会让孩子的交往变得轻松而愉快。《有礼貌的好孩子》篇章里利用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甜嘴娃娃”将“你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的文明用语渗透其中,插图中“早晨入园时的问好,放学时的再见,游戏中的谢谢”也是简单明了。
结合篇章内容,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在互相交往中渗透:比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教师主动和孩子打招呼,引导孩子和老师问早,和同学问好,互相说说同学的名字,和父母再见,放学前和孩子们讨论离开幼儿园时应该和谁说再见,路上碰到同学怎么说等等。幼儿来园离园挥手间的问候就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礼仪教育,当小班的孩子结识了朋友后,因为陌生和胆怯产生的入园焦虑就会迎刃而解。
2.环境中的规则提示
将规则在环境教育中体现,能让环境的隐形援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小小的图示、简单生动的标志都会带给孩子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喝水的地上贴上几对小脚丫,水桶上贴上几个表情,卫生间贴上洗手图示,楼梯上贴两队小脚丫等等,孩子们喝水时就会自觉的踩着小脚丫一个跟着一个的接水喝水,上下楼梯也会相互的提醒着靠右走,简单的暗示教育成效往往比教师孜孜不倦的说教更容易让孩子掌握和接受。
3.交往中的随机教育
幼儿进入班集体生活中最多的就是和同伴的交往,一个会交往的孩子肯定更快乐,更喜欢上幼儿园。怎样的相处方式是合适的,同伴间有了矛盾怎样解决等,都是孩子在交往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如游戏过程中,孩子为了一件玩具争抢时,互相玩闹中碰伤了对方时,教师和成人应正确的看待问题对待孩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渗入礼貌教育,一句“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不仅会让矛盾解决的更快,也让孩子们的礼仪慢慢地培养起来,将被动的礼仪变成主动的习惯性语言。
二、行云流水溶于集体教学——生活礼仪渐领悟
1.集中活动寓教于学
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游戏开展集体的教育活动,让孩子清晰的明白规则的意义和应该掌握的规则也是德育经常使用的手段。
绘本《大卫上学去》中小男孩大卫在学校和家里的一些生活,告诉我们很多需要遵守的规则,很多关于孩子进入社会应当做的事情,这和幼儿的生活非常接近。游戏活动《朋友你好》中引导刚入园的孩子互相打招呼,用简单的“你好”拉近同伴间的距离,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2.多元活动整合教学
德育和其他学科活动的整合亦是幼儿德育教育的一种手段。如音乐活动《打电话》老师会设计孩子们互相打电话的情景游戏,就可以很自然地把电话礼仪文明用语融进其中。数学活动《一起去郊游》设计大家一起乘公交车郊游时渗透有序不争抢,一个接一个的规则,教育自然的贯穿游戏,润物而无声。
三、水天一色践于游戏活动——生活规则再体验
游戏活动是幼儿在体验中对自己生活的模仿和再现,这样的体验最重要的是真实反映了幼儿的行为。
1.游戏中认知社会角色
幼儿角色扮演时我们要关注幼儿的行为,也要对社会中不同的职业进行事先或事后的讨论和讲解。
小班最喜欢扮演的就是娃娃家,做爸爸做妈妈,做医生当病人,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的生活经验,孩子在扮演的过程中对角色是一知半解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质疑怎样的角色应该怎样扮演,因为每个角色的言行举止是不一样的。
2.游戏中了解社会规则
《指南》提出应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不能听之任之,不仅要培养幼儿的习惯还要进行认知教育。
如孩子们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完全没有秩序,不遵守规则,事后我播出了这段视频引导孩子们了解活动情况,在分析中让大家明白社会规则,对红绿灯的规则,开火车的规则等等,下次游戏时孩子们就会按照社会的一些规则有序地开展活动。
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每个孩子一生的财富,好孩子就是一个身心健康,快快乐乐的个体,幼儿的生活是否健康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态度和同伴的交往,在一个充满温暖的大家庭游戏生活一定是快乐的,所以孩子在现阶段是快乐的身心是健康的那我们的德育就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
[2]廖水娟.《好孩子》[S].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