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借助体育课堂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作 者:戚俊玺
(温州市南汇小学,浙江 温州 325000)
大
中
小
摘 要:社会适应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将来的个人发展以及步入社会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影响可谓长远。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教育观点,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如何借助体育课堂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策略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更加强调了学校教育知识教学之外的重要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切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笔者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以下几点,借助体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和思考。
一、利用课堂教学教学,规范学生的规则意识
和谐文明、友爱互敬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人在社会中生活与他人打交道的规则。小到排队买东西,大到国家建设发展,规则意识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道德和行为标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纪律以及体育教学中的组织列队、组织比赛等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教师的影响,遵守课堂的纪律和体育活动的规则,逐渐形成规则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街头篮球比赛”,先不给学生讲解篮球规则,学生在没有规则约束的情况下就会按照意愿胡乱玩耍,出现许多人一起抢篮板等混乱的情况,大家的游戏体验会比较差。然后教师给学生讲解篮球比赛的规则,以及一些简单的战术技巧,自己充当裁判,纠正学生的犯规行为,这样学生在一定规则下进行比赛,逐渐能够体会到篮球的魅力以及比赛的乐趣,这样的对比教学会让学生体会到规则带来秩序的好处,让学生意识到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够得到最好的游戏体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二、利用体能锻炼项目,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长大后参加工作步入社会,都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痛苦,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学生就很容易半途而废,这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及将来取得的成就有很大的关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体能训练项目达到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长跑锻炼,在跑步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非常累,这个时候教师督促学生坚持下去,坚持完成教师布置的锻炼任务。当学生咬牙坚持下来之后,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功的畅快感。利用体能训练给学生制造困境,鼓励学生坚持不放弃,当学生成功之后,利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坚定信念。有了体育课堂上的经历和体验,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再遇到其他困难的时候,回想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体验,就会坚持下去,努力到达“终点”,形成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
三、组织合作训练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中首先应该掌握的能力,在生活和学习中也是如此,合作能够起到“1+1>2”的效果,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他人的长处,补足自身的缺陷,实现双赢的结果。如果学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合作意识拒绝和他人合作,就会走入封闭的境地当中,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产生困惑的时候就会失去重要的借力点,压缩自己的成功途径。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需要协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体育锻炼项目或者体育竞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教师可以举办趣味性的运动会,利用“二人三足跑”“蹲跳接力”“抛接绣球”等需要合作默契的项目,让学生进行参与、竞赛。就拿“二人三足跑”来说,两个人并排战力,将相邻的连个腿绑在一起,然后进行跑步。这时候两个人需要协调步伐,研究对策共同完成项目。只有在完美的合作中,两个人才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如果两个人不懂得合作,各行其是,各自用力不仅寸步难行,甚至可能跌倒。利用这些合作性非常强的趣味性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能够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整个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
四、组织分组对抗,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争当人先,不甘人后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有竞争意识的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内在动力方面就会更加强烈,更加希望自己能够超越他人,在这种态度的引导下,他们会更加有自律性、更加刻苦努力,同样也更加容易取得成功。可见,竞争意识是学生不可或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分组对抗式的竞赛,创造竞争的氛围和机会,激发学生不服输的“劲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教师在教学投篮动作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竞赛,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投球五次,然后统计哪个小组进球次数最多。这样的分组竞赛式的体育技巧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利用体育竞赛项目,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将之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一面。
借助体育课堂培养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逐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要本着核心素养的理念,以生为本,丰富教学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优良品质、团结意识和合作能力、竞争意识等社会适应能力中的重点意识和能力,利用体育教学内容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意识和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丽军.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1):198.
[2]李广荣.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1):133,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