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浅谈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 者:何兆树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洪凝街道同俗小学,山东 日照 2623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生思维简单,在学习数学这门具有较强抽象性的学科时经常会感觉困难。在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可以作为一座桥梁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提出了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现状;运用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能够加强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具体化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工具相继出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与教师配合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与互联网接触不多,因此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较保守,而且掌握的现代科技手段有限,无法熟练的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这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非常不利,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学生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心理特征与以前的小学生也有了明显的不同。但是当前大部分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和了解他们的变化,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育人理念,导致许多小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互联网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现在已成为人们需要掌握的一门学问。现在的大部分小学生从小就接触互联网,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了强烈冲突。此外,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只采用普通的教具辅助教学或者只通过口述来讲解的话,就会增加学习的难度,不利于知识点的消化和理解。面对数学教学的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各种便利条件,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创设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给他们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故事情节,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如在进行认识乘除法的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12个亲朋好友到家中做客的场景。为了招待客人妈妈让小明去超市卖饮料,小明到了超市发现超市正在做买三赠一的促销活动。聪明的小明为每个客人都买了一瓶饮料,问小明花了几瓶饮料的钱?由于是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因而他们积极思考、运算。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充分体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2.立足学生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时,一定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创设与他们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共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生活情境,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认真分析学生常见的一些生活情境,在设置的生活情境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而充分发挥生活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如在进行圆的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如果让学生想象圆,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圆相关的事物却比较容易。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让他们寻找圆。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创设学生上体育课的情境,让学生选择与圆相关的体育运动。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引导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3.创设生活实践情境加深学生理解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习其他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实践情境,启发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而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如在进行水电费的计算方法的相关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完教材中的知识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实践作业。如课后收集家中近几个月的水电费使用情况,并做好数据记录。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水电费的费用。结合家中的账单审核计算的是否正确。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提前上网收集的不同国家居民利用各类资源的故事、新闻等。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结语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能学生创设更多更适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数学,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潘明菲.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5):251.
[2]郑平清.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分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149.
[3]胡乃莉.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