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
作 者:容小英
(广西省钦州市浦北县安石镇中心小学 535327)
大
中
小
摘 要:自主学习是通过教师对学生有效地指导和学生之间相互有效地学习而达到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借助于激励、引导等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学生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培养他们进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活跃课堂积极气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实际的学习中,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即学习者应该自始至终把自己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探索、主动思维、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教师是辅导的角色,因此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与思考,教学应该是一个主动传授知识和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应积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而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处于学生生涯的初级阶段,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都不成熟,自主能力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小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倡导教学民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原因
目前在中国,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普遍较低,自制力较差,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如外国同龄的小学生。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引导小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已迫在眉睫。从目前来看,小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和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我认为大体有如下几个:
(一)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很多小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时,一味地追求结果而忽视解题的过程,有问题结果,缺解题过程,很多小学生出现抄袭同学的问题结果,认为只要得出结果就完成任务,不会主动去寻求解题过程。这是因为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看重结果,不重视解题问题的过程。对于小学生也是一种错误的导向,让学生感觉到结果重于过程。对于解题过程,很多教师往往采取回避的方法,以为得到问题的最终结果就万事大吉,匆匆收场,使学生积极性得不到激发。这样的教学行为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自主学习的实质。
(二)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小学生厌学倾向明显
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小学生往往过于闭塞,在课堂上不够活跃,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主动回答,也不会主动回答,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甚至许多同学出现厌学情绪,究其原因主要为:很多小学生总有“为父母学”、“为老师学”的思想,这些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出了问题,没有找到学习的目的,这些孩子表现的不稳定性较大,带有明显的厌学倾向。
(三)在遇到难题时存在明显的畏难情绪,不主动寻找途径解决
小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难免会碰到难题,但从遇到难题的态度和反应上也可以看出很多小学生出现知难而退的情况,畏难情绪明显,往往遇到难题不知所措,最后是不主动寻找办法解决,对难题采取回避的处理方式。究其原因与我们的教学方式有关。作为传授知识的一方,教师应该合理的引导和告诫小学生学会多种方式解决问题,逐步引导小学生从单一的解决问题向多途径、多方法解决问题转变。
二、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着手,设计不同的教法,把小学生引上自主学习的道路,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民主,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和意见,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要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以及不同的兴趣取向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等方面逐一考虑,因材施教,不能统一规定教学方案。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某种科目,关键是他们对某种科目没有兴趣。要想让学生学,而且是主动地学,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许多有经验有建树的老师,他们的课程都让学生着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尽量让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吻合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 我要学” 愿望的驱使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的预期效果才能达到。
(三)善于运用激励和表扬等激励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授课时,还应该特别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变化,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表扬的话语,教师应该多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小学生肯定,对小学生在学习中付出的努力和成绩给予鼓励,多说一些表扬的话语。由此,可以使小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国家强盛的人力保证,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尤为重要,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小学教育的奋斗目标,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也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小学生个人等多方共同的责任,相信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多方的关注和支持下,我们的小学教育体制会更加完善,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