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生怕写作文,在农村小学不是个例。破解此现象一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写,二是要出好的主意让学生爱写,三是在指导上下工夫使学生能写,四是要注意评价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写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事,许多刚毕业的语文老师刚接触到作文教学时,也会感到非常茫然。学生怕写作文,不爱写,不会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笔者有如下看法:
一、要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农村小学生见识少,活动少,课外更多的是嬉笑打闹,且阅读面太窄, 每遇作文练习无从下笔。最终是靠象力去写作文,写出来的习作毫无个性,几乎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希望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思想和情感,选定学生能够作的愿意作的题目给学生作。”农村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都妙不可言,如果认真引导把农村的人、事、景、物都融合在作文之中,就会具有典型的农村特色。农村的小学生从小接触大自然,对于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感情。一年四季中美景真是说也说不完,只要学生们认真观察,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要教学生描写野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视觉,亲自去观察野花的形状、颜色;通过嗅觉,亲身去闻野花的花香;通过触觉,亲手去摸野花的实体;通过味觉,亲口去品尝野花的滋味。这样, 相信很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更加的真实,更加的洋溢真情实感。农村的孩子在假期都会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春暖花开,随着父母在田间锄草;夏天的傍晚,跟着小伙伴上山采蘑菇;双休日在家喂喂家禽,种种蔬菜。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事情写下来。农村的乡土文化风情也是一个方面,春节的彩船,端午节的划龙舟以及新农村的一些变化等都可以写进文章。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如:“清明节后,种瓜种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泥鳅跳,雨来到;泥鳅静,天气晴;青蛙叫,大雨到;鸡进笼晚兆阴雨;燕子低飞要落雨;蚂蚁搬家早晚要下”等,通过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民语言,在写农村特色文章时犹如火中加薪。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去感悟、去挖掘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东西,以使写作有情可抒。从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和乡间生活做切入口,指导作文。这样,农村小学生便有了写作的题材。
二、要想出好注意,让学生乐意写
长久以来,写有意义的事框死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写作教学过于强调立意、章法,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最理想的意境之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多数学生为迎合教师意愿及应付考试,刻意造一些看似有较高思想性的习作,迷失了自己的真心和本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失时机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祥和的氛围,不失时机地启发、诱导课堂上每一位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谈自己的理想,在参与中塑造自己的个性,打开无限的思维空间,使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鼓励学生不断进取、不断发现;鼓励学生随感而发,随情而抒,不拘形式,不拘章法;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习作方式,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闻、见解和思想,想记就记,想说就说,想议就议,让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只要学生把写作当成是表现自我的需要,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精神享受的需要,是梦想放飞的需要,他们就会舒畅表达,乐此不疲。
三、要善于动脑筋,让学生能够写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在课文教学中,学生享受大自然之美时,强化他们的愉悦之情;认识到家乡富裕时,强化他们的自豪之情;学习到英雄、名人时,充分理解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学生人人参与,积累新词新句,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还可将网上的优秀作文下载下来与学生一起欣赏,将网络上的网络用语、广告用语、美句美段都分类整理出来供学生借鉴。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引导他们关注天下事,留心电视与新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积累素材。可以有计划地在班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出手抄报、小制作、做水果拼盘、打陀螺等。还可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景物、动植物、自然现象,并随时记在小本子上,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口袋越来越充实了,写起作文也有话可说了,写作变成了源头活水。
四、要注重习作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十分重要。评价时,要注意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和要求,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上应该严格一些,而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句佳句,都应该及时提出表扬。教师不应把习作仅仅当作学生的一次练习,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对习作的批改不可千篇一律,更不可一棒子打死,马虎了事,这样会大大抹杀孩子的写作积极性。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他们创造性的劳动,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不仅能对他们起到更好的鼓励,还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从写作中找到乐趣。因此,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我经常毫不吝啬地运用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如“好样的!”、“好!”,或画上一个大大的大拇指,或画上个笑脸,或写上“你的想法跟老师一样”等等。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就会认真读起评语并相互传阅,那种喜悦与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我还将每次习作中比较优秀的文章,挑选出来,有时在同学面前朗读、点评;有时编成作文专刊,贴在教室里的优秀作文园地上;有时给表现出色和进步较大的学生奖励,给他们奖励一本笔记本,这样,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了,写作的动力足了,写作的乐趣自然也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