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

浅谈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

作 者:李际琰 (潍坊锦程小学,山东 261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启迪学生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如:在教学应用题“一台电视机价格是1500元,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一台电视机的5倍少40元”时,教师可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从不同方面提出问题并乐于解答。学生用立体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维是多向的,有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二是快速准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因此,强化技能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等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和应用题练习,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三是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应掌握归纳问题的策略,在众多问题中,筛选提炼出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究、思考的问题,将对学生的自学产生关键作用。例如,教师出示习题一: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分配长与宽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以相对应的数量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习题二: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2,它们的棱长和是44厘米,计算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由于学生的思维点已被激活,他们将会进行较为缜密的思考、推理,最终寻得正确的解题方案。
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思维的训练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启发,引导和点拨。教师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分析、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探寻开拓思维训练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