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小学数学的本质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 者:游玉珍
(山东省泰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小学 271000)
大
中
小
摘 要: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对新时期的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教育本应是“心灵的导向和人格的塑造”过程,也是促进人健康成长的过程,但现代教育追逐物质效益,忽视精神文化的开创和弘扬。下面本人主要就数学教学的本质出发,谈一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本质;课堂教学;有效性
前言
小学五年的数学学习给孩子留下了什么,五年的数学学习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在“总目标”上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可以看出《标准》对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为学生后续发展所起作用很是“重视”,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数学本质”是教师需要给学生留下的,也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
1、数学的本质
莱布尼兹认为“全部算术和全部几何学都是天赋的”,数学属于推理真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的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的学科,是我们最为熟知的;郑毓信教授则倾向于建构的数学模式观。《标准》上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步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看出数学的本质是一门科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语言和工具,是学习者后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把握好数学的本质,仅仅以数学本质为核心来构建课堂,课堂自然是有效的,下面笔者就重点对此展开论述。
2、小学数学本质的建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1把握知识联系,体现数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数学知识更是一个有机整体。每节课中的数学知识都和学生的生活或学习经历等息息相关,都能在“旧知”中找到影子,没有孤立的、毫无来由的“新知”。
生活经验引发学习“新知”。很多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而开展教学的。如教学“探索间隔排列规律”时从生活中的篱笆和木桩、晾的衣服和架子等场景出发,便于学生找到知识原型和发现规律。
通过“旧知”转化而得“新知”。数学学习很多都是通过运用旧知解决问题而获得“新知”的,在解决过程中往往又将未知问题逐步转化为已知的,并通过运用“旧知”获得新的经验,感悟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又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等,这些新问题都是通过转化用旧知解决的,在解决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归纳获得新知。
2.2开展游戏,深化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学生酷爱的游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游戏强化,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玩中学,增长才干,增长智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开展“猜一猜信封装的是什么三角形”游戏。用信封装三角形,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观察,猜一猜信封里装的是什么三角形。露出一个直角,学生马上猜出这是个直角三角形;露出一个钝角,学生也马上猜出这是个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大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地猜测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然而教师拿出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显然,学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采取习惯性思考而出错。通过开展这样妙趣横生的游戏,学生牢牢记住了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游戏强化,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产生更深的认识,还能从中获得启发,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感悟数学思考方法的威力。
2.3感悟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的本质,是联系各方面数学知识的纽带.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数学经验的获取都离不开数学思想的范畴,《课标》将抽象、推理、模型确立为“三个基本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以上三个基本思想都没有做出明确定义,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方法、感悟到数学的思想.比如,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可以从实际情境中引入:一件上衣160元,一条裤子120元,买6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钱?学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想法:第一种是用上衣的总钱数加上裤子的总钱数,第二就是先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再乘6。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渗透了将具体内容抽象成规律的思想,同时用字母表示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到了模型思想。这些“思想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都没有明说,但却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过程.当学生经常性地感悟到这些数学思想,有了体验,他们在后续学习中遇到新的问题时便不会慌张,能够自然地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结束语
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数学不仅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科学性的艺术,教师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应该更新观念,深刻解读数学本质,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最终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淡化细节注重本质: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5).
[2]李艳秋.培养创新意识提升数学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6(8):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