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逆向思维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宣邦基
(浙江省临海市大田中心校,浙江 台州 317004)
大
中
小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实践中,传统教学理念严重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造成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学效率不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比较滞后,教学中出现许多问题,学生学习被动,兴趣不浓,思维定势,教学质量受到较大影响。针对问题及其原因,我们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科学实验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充分应用逆向思维,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和功能,有效地提高科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逆向思维;科学教学改革;应用
一、应用逆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逆向思维不单单是指反向思维,只要从某一方面想到与其相对立的另一方面,均属于逆向思维,形式多样的,变常规思维方法,采用反向思考问题,对正向思维发起挑战,逆向思维要求学生去想与书本里实验设计完全不同的实验设计,而且也能得到相同的结论,这些实验比较新颖,学生兴趣浓厚。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科学知识。
例如:《磁铁的磁力大小》常规的实验设计是用磁铁各个部分去吸引回形针多少来确定其磁力大小,这个实验不好操作,因为回形针挂不住,不像书本上那样,磁极挂好多个,中间挂0个,磁极到中心的中间挂2个,实际操作时磁极到中心的中间根本挂不住,挂上去马上向向两级跑。而且做多次后回形针要磁化。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的提出不同与书本上的实验设计,展开讨论和交流。有的同学想到用磁铁各个部分去吸引桌上的回形针,计算出各部分吸引回形针时的距离,离得远近确定其磁力大小,大家都觉得可行,接着分组实验,老师提供给条形磁铁、小钢珠,画上刻度的白纸等实验材料,让学生实验操作,得出磁铁各部分吸引小钢珠是多少距离,然后交流,得出磁极磁力大,越往中间磁力越来越小,正中磁力为0的结论。如此一来,学生明白得到科学结论不是单一实验方法,只要打开思路方法是多种的。
二、逆向思维可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思维往往是常规性的正向思维,在书本上的基础实验教师如果照本宣科,让学生都按照书上的实验去操作,学生思维没有得到充分打开,如果教师合理地引导,让学生从另一方面去思考实验设计,将基础实验转变成研究探索型实验,学生积极性得到发挥,思维闸门打开,各种想法激烈碰撞,思维也深刻了,在比较、讨论、交流、实验操作等探究过程中,思维能力、操作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例如: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正向思维是制造声音,接着提出猜测:声音的产生于物体的振动有关,然后实验操作得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那么我们教学时候可以应用逆向思维来教学,不去制造声音,相反保持安静。大家快速地把自己的文具盒打开,拿出尺子、笔、小刀等物品,放在桌上,看哪一个同学没有发出声音。接着评比一下,哪些同学做得好(没有声音),然后让这些同学讲一讲自己的经验,学生形成一个共识:要想不发出声音,必须做到人、物体不能动。最后得出结论:物体不动就不产生声音,反过来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样让学生对声音产生教学新的解读,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达到思维的深刻性。
三、逆向思维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方法,刻板的教学方法妨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要改变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即“以教为主变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变课内外结合为主”、“以结果评价变过程评价结合”等等,教师教学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科学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小组合作、自行设计实验和得出科学结论。
例如:教学三年级《空气有重量》一课,根据题目可知空气是有重量的,如果教师按照书上滔滔不绝讲解空气有重量的科学知识,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是暂时的,既不牢固又不深刻,因此,必须改革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思维,自行探究,想方设法通过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大多数学生能用棉线、筷子、气球、笔帽等材料自行实验,结果可能出现有气的气球一方下沉不明显或气球有口水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怎么办呢?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会想到“把气球吹大些”、“要用打气筒冲”等方法。教师再让学生用天平秤改装成的“空气有重量演示器”进行实验操作,此演示器是将天平安装在铁架台上,一端秤盘换成拉杆天线,顶端挂纸夹气球(有气),另一端秤盘上放砝码调节平衡,然后放掉气,明显看到砝码一端向下沉现象,同时也有小组调节平衡时是瘪气球,然后瘪气球充足气,挂在拉杆天线上,气球一侧就出现下沉现象,虽然方法不同,但结论一样。
又如: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的书本圈定实验材料:铁丝上粘蜡烛油,蜡烛油上插火柴梗,这个实验操作起来耗时,如果用温变油墨取代教材中的材料,实验操作方便多了。
温变油墨又叫热敏油墨和热变色油墨,它在常温下有着特定颜色,温度在45摄氏度以上颜色改变,45摄氏度变色完成,它又是可逆的,当温度下降到45摄氏度以下,它的颜色又复原,将此油墨均匀地涂在铁丝、铁圆片、铜棒、铝棒等各种教学具上。一加热明显看到离热点近的先变色,撤掉热源颜色复原,学生能清晰看到热传导的过程。如此改变既省时又能明显看到热传导的过程,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教学中心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教学工作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锻炼多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从而达到优质教学方法,提高优质人才的愿景是当下教学最值得关注问题。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实践创新策略》广德教育网莫伟华2018.2.19.
[2]《深化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百度文库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