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初探

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初探

作 者:杨振华 (贵州省纳雍县居仁中学 553308)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现代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曾经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的希望发现我所要发现的东西”。丁教授正是由于这种对科学的兴趣,才最终发现了“J”离子,为物理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从伟人贤哲的思想可以看出,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本文特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如下探讨:
         一、注重直观,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来就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老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监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注重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
       二、给数学课加点语文味
       数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中学教学,让数学生活化,是当今教育改革所要追求的目的,给数学课上点“语文味”,就会让你的数学课从死闷中解放出来,多点情趣.多点活力,如在“反证法”的教学中,设计这样的小故事——到李老师家去,若门铃响了很久却无入开门.则常常自此作出“李老师不在家”的判断,这种判断隐含了反证法的思想。某水果摊老板介绍某种品牌的桂圆说:“xx牌桂圆颗颗圆又大,肉质厚而甜。”一位消费者从一堆桂圆中挑出了一颗小的,对老板说:“你说的话不真实”。这就是用举反例的方式结论不成立。将语文知识融入教学课堂,既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给数学课堂创造活跃的氛围,让各科知识相互融会贯通,这就要我们数学教师知识面广,勇于创新和标新立异,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生活化,真正从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让学生爱数学,让学生学数学不再枯燥,从而真正感受到数学之乐趣。
      三、“入”能得法,“导”有趣味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重视导语。导语设计得好,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起始课若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数学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导入的作用是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建立联系和组织指引。当然,引导要得当,不要喧宾夺主,占用过多的宝贵时间。引导的内容要与课题联系紧密,才能更快让学生回到课堂上。
    比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是这样进行的:先让学生任意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次所画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我对学生说:“你们敢不敢考考老师?只要你们说出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就一定能够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话音一落,学生学习情绪一下就高涨起来了,都想难倒老师,但都被老师答对了。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呢?”学生们齐答:“想”。这样圆满地完成了新课的导入。我先用学生活动的模式让学生考教师,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起学生也要学会的强烈动机;教师的引入既建立在已学的基础上又完全紧扣新知识,加强了新知识之间、知识与引入之间的联系。指引学生三角形内角和是有规律可循的,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来学习,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将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的长度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结论,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角,学生又很轻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在讲授同类二次根式概念时,我设计了 “找同类二次根式朋友”的游戏。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二次根式卡片,上课后,每人发一张,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同类二次根式的朋友,找对的同类二次根式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学生在愉快专心的气氛中迅速掌握了确定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也在同座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而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