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我国外语人才培养趋势分析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趋势分析

作 者:王振洪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 430071)

[摘   要]文章首先就目前我国外语教育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做出了必要的分析,而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切实提升外语教学人才输出素质的若干措施,对于提升外语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字]外语;人才;趋势;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动着教育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受到冲击和影响,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与日俱升,以及教育体系自身的发展成熟,都为目前的高校外语教学工作塑造了新的特征。在这样的大潮之下,也只有深入分析社会需求趋势,才能切实了解外语人才培养发展的走向,切实发现问题和不足,有的放矢提升外语教学工作质量。
一、我国外语教育的需求与趋势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外语教学根据国家外事外交事业以及综合经济形态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为国家建设输入了大批优秀人才。从外语教学的社会职能角度看,其发展是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紧密契合的,也就是说,社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外语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以及程度。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外语人才培养工作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市场的需求,其次则是教学以及外语学科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影响。从市场需求角度看,无论是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占据的位置,还是加入WTO之后国际上各方面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而言,外语人才的需求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同以往改革开放初期阶段大相径庭,目前对于外语的需求呈现出全员投入的状态,曾经将外事部门独立出来的情况不复存在,多语言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并且与之相应的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语能力不再是某一个群体的专属技能,外语专业以及非外语专业在对外语掌握的水平和能力方面只存在程度差异。从教育自身发展完善的角度看,我国的教育经过建国以后几十年的成长,目前从教学要求等多个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总体趋势都表明,我国的教师目前是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作为基本目标的,但同时也不失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方向。语言能力作为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颇为重要,这其中也包括了在目前开放环境下对于外语的掌控驾驭能力。由此可见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工作就在这两个方面重要思想的指导之下逐步展开。
在中国加入WTO的十余年中,外语人才的培养呈现出两个方面的显著趋势:
1.从“材”到“人”的转变
这种转变从改革开放之后就有不同程度的提现,但是一直到加入WTO之后,这种趋势才逐渐明晰。我国以往的教学体系中,不仅仅是外语教学,包括其他教学在内的众多学科都呈现出为社会服务的特征,即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将服务社会放在服务人的自身发展之前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逐步提升,目前普遍已经能够认识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属于必然统一的整体,只有切实落实人的发展,才能将社会的发展推到新的水平上。
2.从学科向应用的转变
曾经高校中将外语作为一个学科进行研究的情况已经得到一定的弱化,虽然相应的学科性仍然存在并且在一些专业性的高等院校中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将外语教学的方向指向了应用,这与目前社会发展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一致特征。外语不再仅限于学科象牙塔内,更多的是落实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以及学生对于一种新的语言的驾驭能力体现中。
二、切实提升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水平的若干措施
通过上文中对于我国外语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要素以及总体趋势分析,可以根据其制定出适合于社会发展以及学科发展的教学提升措施,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外语能力。具体而言,相应的措施应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明确外语的工具本位
外语不在仅限于学科的研究是目前外语教育进程的一大进步,延续这种观点和趋势,就必然会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明确外语的工具本位。这样求将相应的外语作为一种思想表达的工具,更多的落实到实践环节,明确唯独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外语学习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重视学生语言驾驭能力的打造
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是在外语的工具本位基础上提出的要求,这一点需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塑造。外语的工具本位特征只是停留在教师思想层面的总体线路,而学生语言能力的打造则需要教师将相应的工具本位思想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来,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基本工作依据打造出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跟进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度,不断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及任何形而上的学习状态。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3.注重文化沟通
外语的工具本位和学生语言驾驭能力的打造,其最终目的都在于能够在实际情况中实现不同语种人群之间的有效沟通,而这种沟通必然是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作为基本基础的。如果不能对相应的文化有所了解,就难以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重文化的沟通,虽然这种情况在目前的网络时代中似乎已经有了卓越成果,甚至在网络上出现了相应的“融合文化”,但是这并不代表此类文化能够作为学生使用外语进行有效沟通的依据。教师应当身先士卒,深入了解外语相应的本土文化,从历史开始逐一展开,为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增加趣味和动力。
三、结论
关于我国外语人才的培养问题,只有切实了解社会的需求以及其他对于外语教学过程施加影响的因素,才能切实获取到其发展的相关趋势,也才能切实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最终提升外语教育人才输出的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其必然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德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创新型国际化外语人才, 外国语,2007(4)
[2]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