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电大工作十六年,除上课和参加省、地、市的文艺汇演、歌手大赛、钢琴演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外,还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参加了招生、学籍管理、电教和微机管理、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等工作。工作虽然辛苦、紧张,音乐的社会功能早已被老百姓认可了。所在单位电大的管理工作也基本熟悉了。从这些工作中,笔者以《加强艺术教育,努力提高电大学生整体素质》为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明确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美的发生发展史。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社会进步的内驱力。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结晶。”
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层次追求。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学校艺术教育提高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学前艺术教育发展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和家长的配合能力,我们应遵照《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要求,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加强艺术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校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艺术审美修养的基本素质教育,它不仅对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和 师范学生,其它专业的学生今后参与社会也是有好处的,至少文化部门对于群众音乐活动和音乐知识的普及提高工作,深入厂矿、企业、机关、部队,不至于当言盲。以前的老大学生一般能识简谱,多少能搞点乐器、主持、报幕、伴奏、指弹、服装、道具、舞美、化妆、音乐、节目单制作以及舞台音响、舞台监督等等,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往往这些人不一定是搞音乐的,也不一定是专搞文艺的。不少数还是工程师、厂长、经理、经济师、教授、各级领导等人。就是一个打工的、摆摊的,也要具备一些基础。纪念各种节目活动,更不可少。当然对专业的学生要求更高,主要在声乐、键盘、视唱练耳、乐理、形体等方面进行训练。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如中国音乐家陈钢、何占豪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命运》、柴可夫斯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圣桑的《动物欢节》等。根据欣赏课与专业课的需要,给学生介绍了音乐的体裁及曲式结构。更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在课堂上介绍了大量的民族传统音乐、戏曲等。如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刘天华的《光明行》、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歌曲《牧歌》等。当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还专业向学生介绍,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等。
二、对师范类的学生的审美修养着重抓三点:
首先,以美育德,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情感是联系教育与被教育的纽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美育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在愉悦之中接受教育。
其次,提高艺术修养,马克斯说:“对于不辨音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生活美无处不在,艺术教育就是培养人具有“音乐感的耳朵”,去自觉发现美、感知美、领会美、创造美,全方位地得到美的享受。
第三,提高思维能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高素质的健全思维。忽视形象思维,片面地发展逻辑思维,会泯灭人的想象和创造才能。在一切教育中美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因为,审美过程需要想象和创造,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人的品质。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注重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使学生整体素质较大的提高。我们突出抓了面向全体全体,主动发展、创造进取等三个方面。
三、定期开展校内文艺活动,适当参加社会活动
通过实践,可举办一些如“红五月艺术节”、“元旦各显其能文艺比赛”、“歌咏比赛”、舞蹈汇演等,把艺术特长教育与群众性的文艺活动、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充分显示才华的大舞台,形成学校的特色。
还可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如优化城市开放环境、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卡拉OK歌曲大赛、各种演奏会等,为群众文化生活增添色彩。这样培养的学生能力强、胆子大,会干的能干好,不会干的也敢干,艺术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反过来说,电大学生整体素质教育包括了艺术教育,只是为了讲电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结合实际的工作的先行而已。正是我这篇文章中要讲的主题。
四、要将以能力为本位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电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实际部门,生产第一线培养高中级技术型、技艺型实用人才,如工艺师、农艺师、工地施工员等,他们急需要的是直接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如生产、维修某种产品,提供某种服务知识,掌握涉及技艺、技巧、技能的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较为熟悉的技能。因此,教材必须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从培养目标的职业能力出发,不受普通高等学校相近课程的影响,将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所有教材的编写过程之中。
五、要将理论与职业技能并重作为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
马克思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马克思诉说的教育显然是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了思想教育、理论知识传授、技能技巧的训练。人的技能可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无疑,把能力为本位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的电大,应当把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有机统一起来,以双元性来取代普通高校偏重理论教学的单一性。并将二者平行并重,大体比例为1:1,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准则,不求学科化、系统化;职业技能训练则要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必备的实验、实习场所的保证,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没有实习见习期。
总之,电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要加强艺术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和思维能力。电大学生应试教育应该更改。将以能力为本位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将理论与职业技能作为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将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的编写做到细致化、量化,只有方法对效果才能好。成功者都得于正确的方法,教会学生自我检查,用自己的风格去学习,实际练习,学生考核标准以考核创造力为主。明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政治坚定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明确电大是我们穷国力大教育的好形式,切实落实好学校的教育、管理以学生为中心,要扎实教会学生一、两项谋生的本领和敬业精神,利用电大的特点,培养用得上的落地人才
[参考文献]
1.胥雪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央电大出版社,2006-6-2
2.郑春龙·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