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孩子爱上语文作业

让孩子爱上语文作业

作 者:林上好 (浙江省泰顺县实验小学 325500)

[摘   要]课外作业的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培养语文能力。因此,课后的语文作业形式应精心设计,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内容,突出作业的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作业,在愉快的作业中,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与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高年级  课外作业  设计

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不仅仅是一个载体,更是一个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的阵地。因此,老师应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创造性、综合能力的练习,让语文作业成为巩固知识、快乐实践、探究实践的乐园,而不是一种负担,才是最佳的。那我们的作业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关注差异,突出层次性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像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样,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高低优劣,而且这种差异也可能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不同。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差异,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我们设计作业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1、作业量的分层。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要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搭建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快乐。
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后,我就设计了星级作业(由易到难)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挑选一题进行完成:
1、背诵、默写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3、回忆作者李白的另一首古诗《赠汪伦》,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场景的异同。
第1题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第2题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第3题是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应于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关注学生,突出自主性
1、自主选择。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还能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赤壁之战》后,设计了以下作业:①.复述《赤壁之战》;②.给曹操写一封信。(以自己或黄盖的名义);③.采访“曹操”、“周瑜”(当然是同学或家长)并写下采访记录;④.以《假如赤壁之战可以重来》写一篇习作;⑤.选读《三国演义》或有关三国的故事。这多种类型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选作业。这样他们的自主意识就增强了,在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个性会得到张扬,思维会得到锻炼,能力会得到提高,他们喜爱语文的情感也会得以提升。
2、自主设计。我们还可以改变以往由老师布置作业的情况改为由自己根据自身特点给自己布置、同伴互相布置或成立一个小组,有小组长组织,经过成员共同研讨来确定作业的内容。这样方式布置的作业有针对性,并且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三、关注内容,突出开放性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的学习要面向生活,应该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那么我们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就应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既要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突出开放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内容上可多扫描生活领域,尽量涉及学生关心的话题,接近他们的生活内容,吸引学生参与,说出心里话,克服作业对学生心理的压力,尽量避免学生粗制滥造甚至抄袭,提高作业效率。只有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才能切实锻炼思维、增长智能。
如在学了《学会看病》、《剥豆》这两篇课文之后,学生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也从课文中学到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于是我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选做(三选一):
1、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当你了解了母亲的内心世界后,你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呢?
2、课外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结合这两篇文章写读后感。
3、你是否遇到过让自己矛盾的事情(如考试不理想,不知是否该跟父母说;与好朋友闹矛盾后……),请应用从这两篇课文中学到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写一篇小短文,写出自己的心理斗争过程。
这样的作业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生活经历来完成,并且内容比较开放:谈自己的感受、心里话、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没有了束缚,学生变得有话可说。从第二天学生上交的作业中,我欣喜的发现了孩子长大了,听到了孩子发自内心的实话,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关注形式,突出多样性
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是多样化的,而目前老师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形式却是单一的。像这样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读写训练量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所以,作业的形式应不拘一格,灵活务实地处理学与练的关系,力避单调重复,形式上以多样化的题型、多角度的考察,与听、说、读、写、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各项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1)演说交际类作业。具体可包括动手操作、调查访问、观察积累、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基本类型。比如教完故事,可让学生自编课本剧上演;教完诗歌,可让学生搜集或自创诗歌,组织一次诗歌诵读会;可以是演课本剧,看图说话,课文内容的补说、续说,优秀诗歌、散文等佳作的欣赏吟诵等。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能力,提高口语水平。(2) 采集编创类作业。它可以是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主题鲜明的手抄报、黑板报,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编辑个人作文集等。通过这类作业,扩大学生的信息容量,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考察探究类作业。它可以是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近大自然进行考查探究,写出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这类作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还能培育其探究精神,提升综合素质。(4)生活实践类作业。“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的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给语文学习无穷的资源。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汲取语文方面的营养,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积极生活。比如每逢节假日,建议学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写“假期生活周记”。假期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每到特殊纪念日,还可随机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如“三·八”妇女节,布置学生和爸爸一起为妈妈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或者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六·一”儿童节,每人准备一个小节目,开个联欢会等。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更好地关心他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五、关注时间,突出实效性。
有专家指出,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长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可现实中许多学生完成一科语文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比比皆是。小学生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有效地完成作业的量有占多少呢?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与成绩的好坏之间是否成正比呢?可想而知,要想真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我们老师一定要在设计作业时真正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最好能在布置作业之前,自己先把留给学生的作业完整地做一遍,看看所用的时间是否合适。经过精心的设计,再作布置。有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在一周或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一项综合的语文实践类的作业。只有当老师充分地关注时间,学生完成作业的实效性才能得以落实。
六、关注需求,突出趣味性
记得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过,“孩子们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目前孩子们对语文课外作业的完成质量不高及主动参与完成人数不多,与他们对作业的兴趣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如若教师所设计的课外作业,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那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因此,要想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完成课外作业,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我们老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一定要关注孩子们的需求,把趣味性摆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
如教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了解我们所在地是否有存在这种故事,让孩子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来完成,小组推荐一人制作ppt进行展示。学生很高兴,纷纷组成小组,带上相机走上了街头。通过了解还发现这样的故事很多,学校所在的镇为了财政的收入,将有重度污染的三家企业引进,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之后我让学生写感受、给政府写建议、写宣传稿等。学生非常积极地去完成这项综合实践作业,同时也锻炼了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总之,“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设计课外作业,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而不是一种负担,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参考文献]
1.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出版社,2011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方西河.这样的作业才让学生喜欢[J].小学语文教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