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更是每一位高中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所谓有效的体育教学,指的是体育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运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1、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1.1 体育教学活动主体因素的影响
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因素。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者占主导地位,学生需要在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而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教学有效性的发挥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需要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二是学生因素。学生是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一方面,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有效性发挥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能也直接影响着体育活动的教学效果。
1.2 体育教学活动客体因素的影响
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客体包括体育课程与体育教材。高中体育课程结构是否合理,体育教材内容是否具有实效性是高中体育课程效能的基础。如果教材内容难度较大,需要的教学条件过高,就难于被学生所掌握,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1.3 体育教学活动空间结构的影响
体育教学活动的空间结构是指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关系结构,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对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影响。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会影响到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另一方面,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也影响着体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动力。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兴趣教学,只关注自己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按照课程标准的内容讲课,但这样会让教学变得死板、枯燥。体育内容主要以竞技为主,需要学生全身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如果教学缺乏人性化,那学生就会害怕上体育课,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兴趣问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老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爱好。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乐于学习体育,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2.2 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正确认识有效性教学的内涵
一方面,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理解和把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因而,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才能组织学生实施有效性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树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倡启发式、探究式以及讨论式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建立起新的知识观和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2.3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地选择,并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比如,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就应该选择一些放松学生身心、缓解学生压力的内容。
2.4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实践性,体育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这是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体育教师需要根据高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组织和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情绪;在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身体素质情况,做出科学的选择。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还要在学生现有的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不正确的行为活动。
2.5 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组织有效的学生练习
一方面,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授课。比如,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可以通过观看体育比赛,对比赛过程的动作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还要组织有效的学生练习活动。一要紧扣关键,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注重解决动作技能掌握过程中的重难点。比如,在教授《跨栏》时,要将“跳栏”与“跨栏”的区别作为教学的重点,还要对跨栏跑时的起跨腿和摆动腿进行专门的练习。二要循序渐进,注意练习的层次性。教师设计练习要由简单到复杂,要求难度逐渐增加。比如,在教授《健美操》时,对于复杂组合动作的教学,可以采用难度叠加的“A→A B→A B C→A B C D→A B C D E”形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循序渐进地逐渐递加动作,提高动作的难度,使学生快速掌握动作技能。三要启发思维,注意练习的多元性。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一些必要的辅助性、诱导性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四要因人而异,注意练习的实效性。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吃透教材,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全班学生都练有所获,练有所乐。
3、结语
体育锻炼在我们的一生中是很重要的,高中的体育课堂可以说是学生在学生时代最主要的锻炼方式。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高中体育教学课堂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将体育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良好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宏亮.浅谈对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J].祖国(教育版).2017.07.
[2] 邱伯聪.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探讨——兼论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开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07.